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6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通过在混凝土中掺加不同比例的硅灰,研究了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结果表明:掺加硅灰对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提高了10%以上,冻融300次时,掺硅灰混凝土未破坏,而无掺加混凝土出现破坏,硅灰合理的添加比例为5%。另外,减小水胶比对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有益。  相似文献   
62.
李理  栗月静 《世界博览》2012,(13):43-45
正越南人对两场战争的不同记忆越美、越中两场战争的纪念日,一个轰轰烈烈,一个悄无声息,折射出越南对于两个国家的暧昧态度。两年前的四月,本刊特约记者第一次来到胡志明市。这座著名的南亚旅游城市像往常一样车水马龙,喧嚣不停。一年一度的抗美战争胜利纪念日即将来临,人们用红艳艳的宣传海报和横幅高调地装扮着街道和广场,仿佛要迎接一个重要的节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前一年(200g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国际上称为中越战争)30周年纪  相似文献   
63.
对要装载到ARM9系列芯片开发板上的Linux系统进行定制和裁减,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在开发板上装载用于引导和硬件初始化的U—BOOT程序。(2)根据开发的实际需要。在移植Linux内核的基础上对Linux源程序进行筛择,在INIT、KERNEL、LIB等程序及其库中选择要使用和简化的部分,合并成新的Linux源代码。提供了一个用ARM9蕊片的Linux系统的定制和裁减的操作范例。  相似文献   
64.
本文探讨了模态分析中的机床稳定性指标,导出了影响稳定模态的表达式;提出了提高机床稳定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65.
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构造样式可归结为5种基本类型和3个演化序列。研究结果表明,构造样式及其演化控制着烃源岩的发育,决定着油气藏的类型和展布,制约着含油气系统的范围。综合考虑含油气系统的各个要素,在渤海湾盆地可划分出6个大的含油气系统,分别位于各个坳陷中,并受坳陷的限制。进一步考虑坳陷内凸起构造单元的分割作用,可划分出13个小的含油气系统。  相似文献   
66.
本文采用可视化方法,绘制了混沌现象的时程曲线图、相平面图及Poiilcare截面图,并利用分岔图研究了系统通向混沌的倍周期分岔道路和拟周期分岔道路。  相似文献   
67.
给出了理想光具组系统矩阵的MATLAB计算程序,并借助MATLAB进行光线追迹与数值拟合,得到了像差(球差)的多项式及曲线图。  相似文献   
68.
鲁西隆起晚中生代以来北西向正断层特征及物理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鲁西隆起区伸展构造极为发育,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对隆起区北西向正断层的几何学特征进行研究,采用平衡剖面演化方法,选取横穿该区北西向断层的一条剖面,定量计算正断层横向上和垂向上晚中生代以来各主要构造演化阶段的构造运动学参数,并通过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详细解析鲁西隆起区伸展变形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北西向控凹断层在三叠纪后皆发生负反转,晚中生代鲁西隆起受到强烈拉伸,伸展构造主要发生在19~20 km以下的深尺度范围内,断层切割深度加大。断裂带上普遍发育断层角砾岩、碎裂岩及断层泥。古近纪伸展作用以浅层拉伸为主,鲁西伸展量和伸展率最大,伸展作用强烈,对应北西向正断层的活动速率值也达最大值,同时发育大规模、范围广的半地堑。新近纪,伸展率很小,北西向正断层活动性大大减弱,至第四纪,断层几乎不再活动,反映鲁西隆起基本处于稳定。鲁西隆起晚中生代的伸展与华北克拉通构造变革相一致,而新生代的强烈伸展主要受控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方向与速度的改变以及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  相似文献   
69.
鲁西隆起蒙山晚白垩世-新生代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晚白垩世以来蒙山的抬升对全面认识鲁西隆起区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对采自蒙山山脉的6个岩石样品进行了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测年及热历史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蒙山自晚白垩世开始快速抬升,经历了70~43 Ma和32~20 Ma两个快速抬升阶段,并且蒙山的抬升表现出加速抬升的特征。晚白垩世以来蒙山的快速抬升与其毗邻的泰山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蒙山的整体抬升略早于泰山,并且鲁西隆起的抬升表现出由南向北的抬升序列。蒙山的两期快速抬升事件很好地对应了济阳坳陷在这两个时期经历的构造沉降和区域隆升过程,表明新生代蒙山的快速抬升与济阳坳陷的构造演化有着良好的隆拗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70.
研究EW93镁合金在轧制-T5状态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并与铸造T6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合金经过热轧制变形,发生了明显的动态再结晶,晶粒显著细化,轧制-T5态的晶界强化贡献由铸造T6态的12.2%上升到26.7%.轧制板材经过T5处理后,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有大幅度提高,分别由228 MPa和177 MPa提高到372 MPa和311 MPa,但析出相不均匀,伸长率由4.3%降低为3.1%.对于铸造T6态和轧制-T5态,沉淀强化均是主要的强化机制,沉淀强化贡献分别为66.7%和5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