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综合类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1.
为了检验一个准全球的海洋环流模式对风应力变化的响应,尤其是在热带太平洋冷舌区对风应力的响应,使用源于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再分析资料的风应力强迫该模式进行控制试验,在(10°S~10°N,180°~12°W)的区域减小风应力进行敏感性试验,并把试验结果与同时段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试验结果在总体趋势上大致相同,风应力减小时主要是对试验区表层有影响,可以改善模式对热带东太平洋冷舌的模拟,而对次表层温度和流场的刻画较弱,且影响范围不仅是在试验区.此外,该模式能模拟出海洋环流的基本气候态,但是对一些细节描述还不够准确.  相似文献   
12.
热带大气准定常行星波的活动与ENSO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ENSO的产生,基于资料分析指出带大气准定常行星波的活动同ENSO有密切关系,准定常行星波的向东传播直接同El Nino事件相联系,而其向西传播却不利于El Nino的发生,甚至出现La Nina。分析还表明,准定常行星波活动导致赤道西风异常是激发ENSO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大气季节内振荡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大气季节内振荡(ISO)在长期天气和短期气候变化中有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大气科学的重要前沿研究课题.文中在简要回顾大气季节内振荡的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述了新近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热带大气ISO的传播规律;大气季节内振荡对南海夏季风爆发及对南海(东亚)夏季风活动异常的重要作用;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与El Nino(La Nina)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数值模拟等.  相似文献   
14.
同El Nino发生相联系的热带大气系统动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崇银 《科学通报》1995,40(20):1866-1866
作者之一首先在1988年指出E1 Nino事件的前期征兆在赤道西太平洋,其后的进一步研究更明确指出,东亚冬季风异常与El Nino有相互作用.通过资料分析和GCM的数值模拟,我们最近又指出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与El Nino也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1 观测资料分析结果就时间尺度而论,我们可以将热带大气运动大致分为三类系统,即天气尺度(3~10d)系统,主要是大范围积云对流的活动;低频系统,主要是季节内(30~60d)振荡;准定常(>90d)系统,包括ENSO循环.1982~1983年及1986~1987年分别发生了El Nino事件,用ECMWF  相似文献   
15.
<正>天气和气候的变化是大家熟知的事实,近年来更加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近20年的研究已清楚表明,天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尤其是气候变化并不仅仅是大气运动所产生的,它们是气候系统(包括大气、海洋、地圈和生物圈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ElNino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部地区的暖冬与厄尼诺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李崇银 《科学通报》1989,34(4):283-283
厄尼诺(El Nino)对我国气候异常的影响已有不少研究,但多数是关于El Nino对夏半年天气气候异常的分析。例如El Nino对西太平洋台风活动的影响、El Nino对我国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的影响,以及El Nino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降水的影响。上述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表明了El Nino是引起我国夏季天气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那么,El Nino同我国冬季的天气气候异常有没有关系呢?本文将首先从资料分析揭露El Nino同中国东部  相似文献   
18.
李崇银 《科学通报》1983,28(10):607-607
我们曾用一个热对流模型,讨论了旋转的被加热流体中的振荡型不稳定(亦称振荡型对流)现象,及其产生的基本物理机制。在固定扰动尺度情况下,我们不仅得到振荡型对流的  相似文献   
19.
厄尼诺与西太平洋台风活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李崇银 《科学通报》1985,30(14):1087-1087
厄尼诺(El Nino)是秘鲁沿岸及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的异常持续偏高现象。目前,一般都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平均海表水温(SST)的持续异常偏高,作为厄尼诺出现的标志,而且把SST持续异常偏高的年份称作厄尼诺年。厄尼诺年SST的正距平通常由3—4月开始,大约维持一年或更长,最大正距平出现在11—12月,强度可达1℃左右。如果赤道东太平洋的SST出现异常的负距平,相对应可以将该年称为反厄尼诺年。 近年来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厄尼诺现象的出现,不仅对热带大气环流和天气,而且对全  相似文献   
20.
为了展现印度洋的海浪特征,利用来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40海浪再分析资料,对印度洋的海表风场、风浪、涌浪、混合浪场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了季节特征、月变化特征、风速和波高的变化趋势、涌浪指标,定义了南印度洋西风指数和涌浪北伸脊点。结果表明:印度洋的风浪场与海表风场整体上对应较好,尤其是季风期间的北印度洋,涌浪场与混合浪场对应较好;从波高来看,阿拉伯海在1-5月和9-12月的涌浪以及孟加拉湾全年的涌浪对混合浪的贡献大于风浪;印度洋海表风速呈显著递增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咆哮西风带和30°S以北,风浪波高变化趋势的分布与风速大体一致,大部分海域的涌浪波高、混合浪波高表现显著性逐年递增;印度洋的涌浪在混合浪中占据主导地位,40°S以北的涌浪常年向北传播,且南印度洋西风带西南季风的强度直接决定着涌浪北传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