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9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研究实海试验站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南海榆林试验站50多年的运行情况和新建南海三亚试验站近几年的试验,对污损群落的组成变化及对金属腐蚀的影响进行初步梳理和讨论。对海港试验站及海港试验3点初步体会如下:(1)海洋腐蚀受污损生物左右,污损生物种类和数量对不同金属的腐蚀产生较大影响;(2)海洋腐蚀试验站不仅要考虑海域(黄海、东海、南海等),同时要考虑到与污损生物有关的水体环境分类影响。在同一海区,又可因污损生物因素分为港湾型、近岸型、河口型。榆林港属于港湾型,新建的三亚站属于近岸型,榆林站的腐蚀实验结果和新站的完全不同;(3)新建海洋腐蚀试验站要进行该站海域的污损生物调查和评估,生物因素和物理、化学因素同等重要。因此,在进行实海试验时,除标明海区,还需要标明生物分类区。  相似文献   
12.
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工业都是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动力,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则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与现代化工业高度发达的美国相比,中国目前尚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工业和信息化管理机构的设置、职能及运行机制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借鉴美国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国内社会、政治、经济及信息化发展水平等现实状况,选择适合我国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模式,促进"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船速比在船舶驾驶员制定改向避让决策时的影响,运用船舶相对运动几何原理建立船速比与改向避让施舵点、改向幅度之间的数学模型,分析不同目标交汇特征下船速比(K≥1)分别对施舵点和改向幅度的影响。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船速比(K≥1.5)较大的情况下,本船按《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改向避让的效果不显著,对左正横附近来船,可能产生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4.
针对流数据规模参差不齐、 流量动态变化且突发性较强的特点, 提出一种可伸缩的动态MapReduce计算模型, 支持大规模动/静态数据在线处理. 基于Event推送方式, 利用Netty底层异步通信方式等技术, 建立在线MapReduce数据传输机制, 进一步实现其原型程序, 解决了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程序的快速在线传输和数据分发等问
题, 支持流数据动态分发机制, 为动态MapReduce模型提供支撑. 与HadoopOnline系统的传统Socket管道传送方式相比, 该方法能有效提高作业之间数据的传送效率, 从而提高大规模流数据处理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5.
三维面部识别是面部识别领域中一项识别率可靠的技术,已经在国内外一些敏感应用场所得到了推广使用。文章介绍了三维面部识别的发展、技术特点、难点与应用热点,最后对三维面部识别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基于"船舶拟人智能避碰决策"理论基础,采用船舶相对运动几何分析与仿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着重研究多艘船舶陷入紧迫危险局面下,避让重点船的智能避碰决策及其实施方案的校验与优化算法;借助航行安全与自动避碰(NSACA)仿真测试平台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人为因素导致船舶碰撞和搁浅触礁事故的发生,尽可能地减少人为因素的参与是杜绝海事事故发生的一种可行方案,研发具备自动决策功能的船用智能避碰导航仪[1](Vessel Intelligent Collision Avoidance Navigator,简称VICAN)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方案.本文的研究以船舶拟人智能避碰决策(Personifying Intelligent Decision-making for Vessel Collision Avoidance,简称PIDVCA)自动化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从解决问题的研究思想方法构建了PIDVCA理论模型,阐述了理论模型的验证方法及其验证效果,最后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了此项研究成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验证船舶拟人智能避碰决策(personifying intelligent decision-making for vessel conllision avoidance,PIDVCA)算法的合理性,基于船舶智能操控(ship intelligent handing and control,SIHC)仿真研究平台,通过对雷达标绘中矢量三角形绘图方法逆推分析,初步形成多目标船会遇实验自动生成算法。该算法可以根据验证需求自动生成所需要的实验方案,使得设置多船会遇实验更为便捷、客观和全面。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船舶碰撞事故进行过程再现,基于船舶操纵模拟器技术提出了一种船舶碰撞过程动态仿真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对系统结构、关键技术和动态仿真的研究步骤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应用所开发的系统对发生在长江口北槽航道的一起碰撞事故进行了动态仿真和分析.该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可为海上安全主管机关调查和处理船舶碰撞事故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查评估区内发育的各类地质灾害,在此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危险性预测评估,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评估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及危险性大小提出拟采用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