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1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通过对六盘山盆地火石寨剖面沉积物连续采样和色度测量,结合地层沉积及磁性地层年龄,获得128.10~115.30 Ma色度变化序列.发现在地表冲积扇—辫状河沉积环境亮度值低并呈升高趋势、红度黄度值高且逐渐降低,在滨浅湖环境色度值趋势性不明显,波动幅度不大;亮度值与岩石胶结物有关,而红度值与赤铁矿质量分数有关.综合沉积环境、岩石及色度值变化分析表明:六盘山地区128.10~115.30 Ma气候变化分为128.10~125.00 Ma相对湿热阶段和125.00~115.30 Ma相对温湿阶段,基本与全球海平面温度变化趋势一致.气候转型以沉积相变化和色度值的渐变为特征,转型时间比全球海平面温度在123.30 Ma由高到低转变提前约1.70 Ma,说明陆地系统比海洋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更敏感.  相似文献   
12.
白龙江地区断裂构造与滑坡分布及发生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白龙江流域断裂构造活动与滑坡分布及发育关系对认识滑坡形成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白龙江流域断裂构造特征总结,结合野外调查,发现白龙江流域以武都为界,以北断裂为北西向,以南为北东向;断裂活动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山期,其中海西和印支期断裂活动最为强烈,燕山和喜山期继承了前期构造活动方向,构造应力场以北东-南西向挤压和北西-南东向拉张为主.利用Arc GIS缓冲区分析发现白龙江流域滑坡分布与断裂构造的相关性较高,在距断裂2.5 km范围内滑坡数量占滑坡总数的70.6%.同时发现在白龙江上游,滑坡(群)位于逆冲断层的上盘,岩石中平行和垂直断层走向的节理发育,有利于岩石破碎和软弱结构面的形成,逆冲上盘的正断层活动增强了滑坡形成的可能性,因而,白龙江流域断裂构造活动控制着滑坡的发育和发生.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会员大会于4月2-7日在维也纳奥地利中心举行,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学术交流,教育座谈会和仪器、图书展览,大会还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和杰出青年科学家颁奖。大会学术交流包括学会专题讨论会、大会专题报告会和论文展示、获奖科学家报告会,大会还专门为纪念去世的著名科学家Nicholas Shackleton召开了专题讨论会。欧洲地学联合会会员大会是国际地学界非常有影响力的学术交流会议之一,因此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1万多人参会,大会共收到论文摘要20690篇,涉及地球科学、空间和星球科学的21个学科,充分展示了上述各学科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与进展,并对一些涉及人类资源与环境的重点传统学科的发展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党河南山北坡东段鸡叫沟岩体的岩体地质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该岩体为一加里东期中酸性复式岩体,岩浆活动有4期,依次为岩枝(脉)状产出的辉石闪长岩、辉石正长闪长岩,岩株状产出的(角闪)石英二长岩,岩脉状产出的黑云二长花岗岩和脉状产出的细粒二长花岗岩.第1,2期(石英二长岩锆石U-Pb年龄为455.3±5.6 Ma)构成该复式岩体的主体部分.总体上,4期岩体均富含碱质(碱度率平均为2.72%)、高钾(平均值为4.24%)、贫钛(均小于1.3%),属钾玄岩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具负Eu异常.进一步分析发现,从第1期到第4期,岩石铝质、钾质质量分数渐次升高,稀土总量降低.同时发现前2期、后2期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别大体相似,而且后2期岩体比前2期岩体贫稀土和不相容元素(第4期比第3期尤甚).岩浆演化程度从第1期到第4期逐渐增加,尤其后2期岩浆演化程度很高(DI平均值达95.9).综合判断显示前2期岩体岩浆源岩为基性岩熔融,形成环境为岛弧环境;后2期岩浆原岩为变质沉积岩,形成于造山环境.  相似文献   
15.
方小敏  张涛  张伟林  昝金波  宋春晖  戴霜 《科学通报》2019,64(11):1103-1105
<正>西宁盆地是青藏高原向东北扩展生长的"前哨",也是东亚季风湿润气候向中亚内陆干旱气候过渡的核心地带.盆地内堆积了厚层、几乎连续的以细粒河湖相为主的新生代沉积物,含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尤以中国早中新世标准动物群——谢家动物群而著名.顶部河流阶地上覆盖了厚层风成粉尘堆积,它们详细记录了亚洲内陆干旱和东亚季风演化、动植物演替以及黄河形成与高原隆升过程等重要信息.因此,西宁盆地的古生物气候地层学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谢家动物群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