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9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南唐道士谭峭在其著《化书》中言及“小人常有四镜”。根据其对此四镜的成像描述,有人认为是四种反射镜,有人提出是四种透镜。该文在分析诸说、考证相关文字和比较考古文物之后,支持透镜说,并对四种 透镜类型提出新看法。  相似文献   
22.
戴念祖 《科学通报》1976,21(4):166-166
三、古代律学的发展1.律学产生的基础和它的物理意义随着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的提高,乐器有了大发展,出现了专职的音乐人员.声学也随之有了长足的进步.商代各种乐器已具有共同的音.也说明那时已有了  相似文献   
23.
王扬宗在<晚清科学译著杂考>一文中引丁福保言:<奈端数理>"后为大同书局借去,今已不可究诘."王扬宗又因之断言:"<奈端数理>可能还在天壤之间"[1].近读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其文"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初稿于1902年)中有一小号字夹注,言及<奈端数理>译稿之命运.兹录之以下:  相似文献   
24.
戴念祖 《科学通报》1976,21(3):120-120
声音在人类生括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只要看看语言在人类进化和整个人类历史的以及现实的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就足以证明这一点.研究一切声音现象的物理学,就是声学.它是物理学中最早发展的一门,也是一门边缘学科.它和诸如语言学、建筑学、音乐学和电子学等等有广泛的联系.我国古代在声学方面有丰富的文化典籍,有许多卓越的发现、发明和经验总结,有些还是属于世界前列.这些都充分证明“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25.
迄今为止,在科学史著作、甚至在物理学史、电磁学史的著作中,对于古代的电学除了举出“琥珀拾芥”这一记载外,都把电学当作近代科学的产物。这样,就把有关的静电现象、特别是对电学发展起过重大作用的摩擦起电现象的许多古代记载,统统都忽略了。人们普遍认为,在电学发展的进程中没有经历过一段漫长的幼稚期,它在近代科学诞生时期的出现似乎是一种偶然现象。其实,这都是由于缺乏历史材料而引起的一种误解。作者通过近年的努力,搜集了中国古代文献中大量的有关记载,这些材  相似文献   
26.
27.
文章指出“平均律”和“等程律”这两个术语当下的运用是混乱的,以致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平均律”也被误认为是:equal temperament。实际上正确的译法是:mean tone temperament译为“平均律”,equal temperament 译为“等程律”。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广泛开展,这些在声学和音乐学中的常用词须及时修订。  相似文献   
28.
叶铭汉  戴念祖 《科学》2004,56(5):30-34
吴大猷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物理学家。他的后半生与台湾结下不解之缘。1970—1980年代.中国台湾经济起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学术界不少人认为.这与吴大猷在台湾执掌科学、推动科技进步.以及推行全面教改、培养并延揽岛内外各方人才不无关系。对于科学教育,吴大猷有很多论述,尽管多为二三十年前之所为,对今天仍有启迪。  相似文献   
29.
30.
铜制古乐钟是唯一给我们保存下古乐音的乐器,对它的形状、结构和发声特性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人关于音乐学和声学技术的知识,为科学史研究增加了丰富的内容。本文叙述了古代编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指出了中国编钟和欧洲圆钟在外形、结构和振动方式等方面的区别,研究了复杂的中国编钟结构,如杖乳、扁圆形状(椭圆横截面)、声弓、曲于等的声学效果,阐述了中国编钟一体二个基音和能用于演奏的声学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