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18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我用这样的题目写这篇文章,或许并不妥当。尽管此书早已发排,正在由专人细阅校样;尽管此书在发排以前就刊登了广告①,而几个大学也已经前来订购。但是书毕竟尚未出版。而且为了保证书的质量,我还想增加校次,适当推迟出版时间。此书的广告中,说它是我“花了40多年...  相似文献   
12.
《杭州古旧地图集》经过多年的搜集整理,已经编纂就绪,可以公开问世,这实在是我国地图学界的创举。此图的出版不仅对于广大的地理、地图学界意义不同寻常,对于整个学术界和文化界,也是一件不同凡响的大事。浙江省素以文化发达著称,而近年来又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我曾应有关领导的嘱咐,于2003年主编了《文化浙江》一书(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由富阳华宝斋用繁体字宣纸精印,一函六册,装帧美观。作为礼品书,或许是相当体面的。但是按其内容,这样的文化书,每个省区都编得出来,也许已有编撰出版的。而《杭州古旧地图集》却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3.
陈桥驿 《自然杂志》1995,17(4):219-221
自从1994年冬拙著《郦道元评传》(以下简称《评传》)出版以来.由于书内提出的所谓“地理大交流”的观点,受到学术界和不少传媒的关注.今年元宵佳节,郦道元的家乡河北省涿州市因为郦道元纪念馆在其故居奠基,举行了一次郦道元和《水经注》的学术讨论会,并且有打算在纪念馆落成之日举行一次国际郦学学术讨论会,所以特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研究古代浙江时经常遇到的问题。先把文题上的几个词汇作点说明:现代浙江的境域,是明洪武九年(1376)建立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十四年将原隶京师(南京)的湖州、嘉兴二府改隶浙江后稳定下来的。文题的“浙江”就是指的古代的这个境域。由于这个境域中在古代...  相似文献   
15.
“地理大交流”与“六朝地志”中国从公元4世纪初期到6世纪之间,发生了一场规模庞大的“地理大交流”。它涉及到数量巨大的人群,使他们经历了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上的变异。在国际地学史上,也只有15世纪以后的“地理大发现”才可与它相比。  相似文献   
16.
论古代良渚人与良渚的自然环境陈桥驿良渚文化现在已经名闻世界,这是江南新石器文化中的一枝奇葩,是值得组织各种学科的专家,从各个方面进行深人研究的。特别是对于这种文化的命名地区,也就是遗址群密集的地区,即余杭市良渚镇附近一带,更有研究的必要。我在拙作《多...  相似文献   
17.
论吴越文化研究陈桥驿吴越文化研究近年来成为一种区域文化研究的热门。建立了几种学术性组织,如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吴文化研究会、吴越史地研究会等,经常举行吴越文化研究的学术讨论会包括国际学术讨论会,如1990年在杭州举行的首届国际百越文化讨论会等,发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古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的古都研究陈桥驿自从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开展了对历史上的古都的学术研究。这种研究,在最近十年间有了很大发展。所谓古都,是指历史上曾经有一个独立政权建都的城市。所以古都研究是建立在城市研究的基础上的。它是城市研究的延续。由于历史上的城市,除了极少...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与水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年11月,汪道涵先生在上海倡导举行一个学术会议──长江三角洲生态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交流会,①特邀我参加并作了一个学术报告:《论长江三角洲的水环境生态机制》②。我在报告中首先解释长江三角洲的地域概念,从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观点,为长江三角洲作一个地域定义:这是一片由长江和钱塘江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其范围大致是镇江以东,通扬运河以南,直至钱塘江南岸的宁绍平原,并包括舟山群岛在内,面积超过7万平方公里,也就是美国著名汉学家施坚雅(G.W.Skinner)所说的"江南金三角"民是中国和全世界最富庶繁荣的河口…  相似文献   
20.
学问与学风     
当前社会的潮流是,写书的人多,做学问的人少。因此有必要重温“乾嘉学风”,这是我国学术史上值得推崇和传承的高尚学风。现在要理解这种学风,应该不限于它严格的训诂和考据方法,更重要的是它所包含的学人应遵循的人格规范和做学问的品德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