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2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综合类   8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徐光煇 《科学通报》1994,39(24):2225-2225
有限状态马氏过程瞬态解(在时刻t,过程处于各状态的概率)的求解算法已有不少工作,如Grassmann,Gross和Miller,Reibman和Trivedi等.可数状态马氏过程的瞬态解算法却只有几种特殊的情形被讨论过,如Grassmann在初始时刻系统中无顾客的条件下,讨论了系统M|M|1的瞬时性态的求解算法;Zhang和Coyle在初始时刻过程处于1水平时,得到了拟生灭过程的瞬态解算法.本文则在任意初始条件下,研究一般可数状态马氏过  相似文献   
12.
嵌段共聚物分相时.形成球状、柱状或层状的微观区.本文用热力学方法分析了分相的条件、影响微观区大小和形态的因素。对于分相温度、微观区的形状和大小的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比较一致.本文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进行分子设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     
据1979年7月《美国外科杂志》报导,原发性肝癌是预后最差的一种消化道肿瘤。在美国大陆上发病较少,而在夏威夷却特别多见。据统计,在夏威夷水上居住的夏威夷人、日本人和中国人,发病率每10万个男性中,分别为17.5、4.5和4.4。原发性肝癌有肝细胞癌、胆管癌和上述二种的“混合型癌”三种。 Queen医疗中心、圣路易法人医院、KuaKini医疗中心和檀香山医院等单位,从1960~1975年观察了205例组织学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病人,有条件者均至少随访三年。其中年龄最小的为24岁,最大的93岁,平均年龄61岁。男性161名,女性44名。日本人最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国际上关于Markov过程及相关随机模型算法的研究现状 ,包括平稳解、瞬态解、首达时间、多维可数状态Markov过程的算法研究等 ,并讨论了进一步工作的展望 .  相似文献   
15.
物流以网络流方式运行,网络中顶点有中转容量,同时也有顶点环流容量,顶点环流使用顶点分开为入点和出点的方法来表示.当网络流发生异常变化时,可引起顶点环流增加或减少的变化;而顶点环流也可以起到对网络流异常的调节作用,使网络保持一个可行流.  相似文献   
16.
本文较深入地研究了脱硫石膏粉煤灰化学成分、杂质、颗粒特征和激发剂等对脱硫石膏、粉煤灰胶结材性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 ,激发剂是影响脱硫石膏、粉煤灰胶结材性能的主要因素 这为脱硫石膏、粉煤灰资源化利用打下良好理论基础 经实际应用表明 ,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能很好相符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旋流器无法对粒径在10 μm左右的固相颗粒进行有效分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过滤分离与旋流分离相结合的新型结构,并对内部流体速度场、压力场的变化和空气柱的稳定性进行了数值分析,对过滤介质的过滤通量和分离效率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在相同操作参数和结构参数下新型旋流分离一体机具有更稳定的内部流场,内部速度、压力降更大,当粒径大于5 μm后旋流分离一体机的分离效率迅速提高,在10 μm 左右的固相颗粒的分离效率能够达到65%~85%,而实验所用普通旋流器的分离效率在60%以下.  相似文献   
18.
以一种800 MPa级耐酸管线钢铸坯为研究对象,采用Gleeble 3500试验机对其高温力学性能进行测试,运用金相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及显微硬度计,对实验钢拉断后的微观组织、断口形貌及显微硬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600~1000℃温度范围,实验钢种的断面收缩率均大于70%,表现出了较好的高温热塑性,但热塑性曲线在700~850℃之间出现了塑性低谷区,这与原始奥氏体晶界处先共析铁素体网膜的析出有关,故铸坯矫直温度选择应避开该温度区间。此外,实验钢还具有较好的高温强度,600℃下抗拉强度可达353 MPa。  相似文献   
19.
在Gleeble 1500热模拟机上进行Q345B钢单道次压缩变形实验,得到其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结合加工硬化率曲线,确定了Q345B钢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εC、峰值应变εP和稳态应变εS。根据实验结果得到Zener-Hollomon方程和动态再结晶状态图,利用Johnson-Mehl-Avrami(JMA)方程法得到再结晶体积分数实际值,采用3种不同的再结晶体积分数预报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并对再结晶体积分数实测值和预报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Epsilon-S/Epsilon-C模型精度最高,Epsilon-S模型精度次之,Epsilon-P模型精度最差。  相似文献   
20.
以超级贝氏体钢Fe-0.40C-2.2Mn-1.5Si为对象,通过热模拟试验、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和拉伸试验等方法,研究等温转变温度和保温时间对试验钢的贝氏体相变、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等温转变温度的降低,钢的显微组织中贝氏体形貌从颗粒状贝氏体转变为板条状贝氏体,其强度逐渐提高,但伸长率和强塑积先增大后减小;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钢的抗拉强度逐渐降低,而伸长率和强塑积逐渐增大,因此可通过适当延长相变时间来改善钢的综合力学性能;在350℃下保温90min时,试验钢显微组织中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最大,且具有最大强塑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