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与普及   22篇
综合类   1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高硫未成熟原油非干酪根成因的证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彭平安 《科学通报》1998,43(6):636-638
江汉盆地潜江组高硫未成熟原油,高硫生汪岩和干酷根的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研究表明;成分上,高硫未成熟原汪与高硫干酪根的热降解产物有较大的差别,但与高 未熟生油岩中的分散沥青相似,在化学结构上,高硫未成熟干酪根的热裂解不可能形成高硫未成熟油的某些特征,如高含量的植烷骨架化合物,硫在C16,C22的含硫甾烷等。  相似文献   
32.
黑碳是由生物质和化石燃料等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具有高度稳定的芳香性结构,在地质样品中可以长期地保存。首先介绍了黑碳的化学性质和地质样品中黑碳的分离测定方法,然后对地质样品中黑碳记录的科学价值进行讨论,并详细论述了不同环境地质样品中黑碳的分布和古气候、古环境意义,并指出了地质样品中黑碳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3.
下古生界奥陶系Gloeocapsomorpha prisca(G.prisca)富集的Kukersite型烃源岩在全球范围内是一套重要的油气源岩,所以塔里木盆地中-上奥陶统主力烃源层中是否发育Kukersite型烃源岩在油气勘探中备受关注.研究通过中等成熟度灰泥丘相沉积源岩干酪根裂解-色谱-质谱分析,揭示了塔里木盆地奥陶纪地层中存在典型Kukersite型烃源岩,裂解产物表现为低含量n-C19链烃,在n-C13~n-C17之间存在明显奇偶优势;以正构长链烷基取代异构体为主的烷基苯系列和烷基噻吩系列;以及特征性的5-正烷基-1,3-苯二酚及其同系物分布等.根据G.prisca繁育的地理环境特征,并结合目前已经揭示的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原油特征和典型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干酪根裂解产物组成特征,提出塔里木盆地中-上奥陶统主力烃源层中大规模发育G.prisca富集的Kukersite型烃源岩的可能性较小,而主要发育以宏观底栖藻或浮游藻类为主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34.
以生烃动力学方法对烃源岩进行定量评价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通过对Ⅰ、Ⅱ型干酪根在开放体系下的热解模拟实验,研究了Ⅰ、Ⅱ型干酪根热解生烃演化特征,获得了Ⅰ、Ⅱ型干酪根的生烃动力学参数。Ⅰ型干酪根生烃的活化能分布范围为230~276kJ?mol-1;Ⅱ型干酪根活化能分布范围为234~276kJ?mol-1。在此基础上,结合专用Kinetics软件,将此动力学参数应用于实际地质中。结果表明,Ⅰ型干酪根主要生烃期在130~180℃(Ro在0.80%~1.63%);Ⅱ型干酪根主生烃期在141~177℃(Ro在0.92%~1.56%)。生烃动力学方法可较好地将实验数据外推到地质实际过程,在烃源岩评价与勘探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5.
周浩达  胡建芳  明荔莉  彭平安  张干 《科学通报》2011,56(21):1741-1748
环化指数(CBT)/甲基化指数(MBT)是近年来根据支链四醚膜类脂(GDGTs)提出的定量化重建土壤pH 和陆地年平均大气温度(MAAT)的生物标志物指标. 本文通过对高寒若尔盖草原泥炭柱状样中GDGTs 含量的测定, 利用CBT/MBT 指标定量化重建了其近150 年来的泥炭pH和MAAT 的变化. 近150 年来四川若尔盖草原泥炭pH 和MAAT 大致经历了3 个变化阶段:1851~1927 年pH 基本没有变化, MAAT 缓慢降低1℃; 1927~1979 年pH 快速降低0.6, MAAT大幅降低2.5℃; 自1979 年以来pH 和MAAT 大幅升高0.8 和5℃. 计算温度与当地气象站记录的近45 年来年平均温度具有相似的升温趋势和平均值, 并且近150 年来计算的MAAT 和在该地区利用树木年轮计算的温度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 表明泥炭沉积中GDGTs 相关指标在高分辨重建陆地古环境的适用性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6.
对采自藏北可可西里地区中新世湖相油页岩样品进行了有机岩石学和分子地球化学实验分析 ,目的是通过生物分子生态学方法重建古湖泊系统的演化。两个层位油页岩抽提沥青的 GC-MS和 GC-IRMS分析表明 ,剖面下部的油页岩和泥质岩富含β胡萝卜烷和伽马蜡烷 ,沉积环境是一个水体分层的咸水古湖泊系统。色谱 -质谱分析中检出的短链正构烷烃来自于水生生物 ,而以奇数碳 C2 9为主峰且奇偶优势明显的长链 ( C2 3 ~ C3 1 )正烷烃是 C3 型陆生高等植物输入的。植烷和姥鲛烷被解释为来自生活在透光带上部的藻类和蓝细菌 ,β胡萝卜烷可能与栖居于透光带下部的喜盐性古细菌及光合细菌有关 ,藿烷和莫烷代表生活在氧跃面或缺氧底层水中的甲烷菌和化学自养细菌群落。作者发现上部层位油页岩比下部油页岩明显富集 1 3 C,干酪根 δ1 3 C高达 -1 7.76‰ ,正烷烃单体碳同位素 δ1 3 C平均值为 -2 1 .97‰ ,主峰 n C2 3 的 δ1 3 C值可达 -1 5 .0 1‰。经对比证实 ,这种罕见的 1 3 C异常是 C4型植被或绿藻 Botryococcus突然繁盛引起的 ,这预示着中新世末青藏高原隆升可能达到临界高度 ,古湖泊生态系统随着气候变化发生了转型和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