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21.
通过树木年轮δ13C重建大气CO2浓度的可靠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爱敏  彭少麟  周国逸  温达志 《科学通报》2000,45(13):1451-1456
为了探讨利用树木年轮碳同位素比及其模型重建历史大气CO2浓度的可靠性,对南亚热带条件下生长的几个主要树种的一些相关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叶片光合速率A和气孔导度g的比值A/g和细胞间CO2浓度Ci随环境和树种特性有较大的变化,与前人对轩控制实验所取得的关于这两个值不变的结论不同,从而对以Ci恒定为前提通过树木年轮δ^13C重建大气CO2浓度的可靠性提出了怀疑。根据目前对Ci等值变化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22.
植物超微结构是反映环境状况的敏感指标,大量被用于重金属污染的毒性文验与其它环境胁迫的研究中。但对长期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中的植物超微结构的研究还很少见.在金属矿区自然形成的不同童金属污染梯度的环境背景下,选择在遗传上对环境胁迫比较敏感的芒草Miscanthus sinemis为研究对象,探讨经历不同强度胁迫的芒革在叶片超微结构上的变化。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促使叶片的维管束鞘相对发达;重度污染下的叶绿体冬季解体提前,叶绿体淀粉粒的积累量对不同重金属污染浓度的反应表现出不同机制;高晕金属污染下的细胞蹙内沉淀了大量的黑色物质,推测是重度胁迫下诱导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  相似文献   
23.
采用ISSR技术对安徽4个铜尾矿、1个铅锌尾矿废弃地上自然定居的白茅和非矿区正常生境下1个白茅居群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引物对6个居群180个样品进行PCR扩增,共得到139扩增带,其中多态位点为132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4.96%。POPGENE分析表明,白茅居群的总遗传多样性为0.3125,非矿区白茅的遗传多样性远高于另外5个矿区居群,铅锌尾矿的遗传多样性最低,6个白茅居群之间出现明显的遗传分化(φst=0.030,P<0.002),各居群的个体各自聚在一起。上述结果可能是在金属尾矿废弃地胁迫下,白茅居群遗传本质上产生了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24.
东江河岸带各区段景观格局对水体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东江流域1998年,2006年的TM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利用Arc Gis对东江主干沿岸边缘做10 km的缓冲区,通过监督分类划分出6类地物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流域集水区的范围分出河岸缓冲带的上中下游区域。以Fragstats为工具,分别计算类型和景观水平上的景观指数,进而分析河岸带各区域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重点分析了河岸带各区段景观指数变化对水体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8年的变迁,东江河岸带水体的恢复在各区段有不同的表现。上游地区水体斑块面积有所下降,破碎化程度降低,聚集分布,中下游地区水体面积增加,同时破碎化加强,水体斑块分散分布。河岸带不同区域中植被斑块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表明植被覆盖率增大。区域中耕地斑块面积在整个河岸带中的比例降低,对水体水质的污染会有减缓作用,尤以上游变化为明显。建成地斑块面积增加,分布更加聚集,反映出河岸带地区城市化水平加剧,尤其在中游地区表现明显。其中,植被的增加和耕地的减少对水体恢复起到了促进的正效应,而建成地的增加不利于水体的恢复,起到负效应。由于各种景观要素作用的不同,不同区段水体表现出不同的恢复效果。上游基本保持现状,作为源头保护良好,中游水体有显著增加,下游区段,虽然水体有一定的恢复成效,但是由于人口密度较大,抵消了恢复的力度,所以没有中游地区的效果明显。各种因子的综合表明,在水体恢复的过程中,要结合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在流域尺度上进行恢复,注重多因子的协调。  相似文献   
25.
生物入侵与入侵生态学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探讨了生物入侵、外来种及入侵种等相关的概念.强调生物入侵的本质是对经济、环境、社会及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提出入侵生态学的概念和学科体系;定义了入侵生态学是"研究入侵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及其与本地种、入侵种、入侵群落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其核心问题之一是生物入侵的生态学过程及其机制,揭示其动态规律和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26.
森林演替过程中根系分布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综述了演替过程中植被根系的分布与动态变化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未来森林演替过程根系研究的重点和技术路线.根系作为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植被演替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演替早期的树种的根系分布深度和根系总长度都要比后期树种的高,这种分布特征使林木得以吸收深层的水分和养分,并为演替后期的植被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由不同种群的根系分布范围可以描述该种群可以利用的资源范围以及它在演替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森林根系分布受自身条件(如植被组成、林龄、所处演替阶段)和生态因子(如大气、气候带、土壤条件等)的影响.未来应加强森林根系动态研究的标准方法研究;森林根系分布和分层结构的动态与功能研究;全球变化对根系生态效应研究;根系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研究;根系演替速度研究等.  相似文献   
27.
生物多样性刍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或所有来源活的生物体的变异性,它包括物种的基因多样性或称遗传多样性,群落内部的物种多样性,景观中的群落多样性或称生态系统多样性.而景观多样性是指景观单元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样性,它包括了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主要研究组成景观的斑块在数量、大小、形状和景观类型的分布及其斑块之间的连接度、连通性等结构和功能上的多样性.显然,景观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无论在研究内容或方法上均有所不同,明显有别于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内涵, 而应是另类的多样性.因而,把景观多样性与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并列为第四个层次的生物多样性是不确切的.  相似文献   
28.
鼎湖山森林群落分析——Ⅷ 生态优势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以Simpson 指数,■测定鼎湖山森林群落的生态优势度,研究结果表明:Simpson指数对亚热带森林群落是一个合适的生态优势度指标,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态优势度为0.12左右,生态优势度与多样性和均匀度两者是负相关.  相似文献   
29.
恢复生态学研究进展及在中国热带亚热带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进行生态恢复是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人类生态的需要,作者从恢复生态学的产生及学科发展,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热带亚热带恢复生态学研究实践4个方面阐述了恢复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国热带亚热带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30.
鼎湖山森林群落分析——Ⅱ.物种联结性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研究了鼎湖山森林群落的物种联结性.通过联结系数的测定,以半矩阵和星座图分析了种间联结、种群分布与生态幅度、群落的种群结构和生境的差异以及群落的演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