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综合类   1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DNA改组(DNA shuffling)是一种高通量的突变、筛选技术,自1994年提出以来,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其在DNA、酶和药物蛋白等的改造上都有突出的表现.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是一种细小病毒,由于其无致病性和能有效呈递基因而成为一种非常理想的基因表达载体.但是AAV筛除存在一些不足,如对某些重要靶细胞感染效率不高、存在机体的免疫反应等限制了其临床研究的进展.应用DNA改组技术对AAV的衣壳蛋白进行定向进化,有望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重点综述DNA改组在AAV衣壳定向进化上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并结合本课题组在AAV衣壳DNA改组上的研究工作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回廊之椅》和《黑骏马》分别是林白和张承志的代表作。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从不同的女性形象、相异的女性地位、迥异的爱情观念三个方面尝试总结林白和张承志的女性观,并指出两种观念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采用厌氧污泥对单基质吡啶及苯酚共存下的吡啶进行降解,并研究其动力学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厌氧污泥可以同时降解苯酚和吡啶;与单基质相比,共基质下苯酚的存在抑制了厌氧污泥对吡啶的去除,当苯酚初始浓度增加至一定值时,这种抑制作用逐渐减弱。无论是单基质还是苯酚共基质,吡啶的降解均遵循零级反应动力学,但后者吡啶的降解速率常数与前者相比,数值明显减小。在化学需氧量与氮的质量浓度比值ρ(COD)/ρ(N)≈40、pH 7.5、35℃的条件下单基质吡啶厌氧降解效果最好,经过103h的降解,其降解率可达到88%以上。  相似文献   
14.
张悦 《海峡科学》2001,(5):24-25
婚姻不是一种契约而是制度.婚姻契约论是特定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手段,但在今天看来有失偏颇.我们应还其本来面目,承认婚姻是一种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室内设计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新兴行业,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建设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未来30-50年室内设计都将处于一个高速上升的阶段,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目前国内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高校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亟须改革。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植物共植对低浓度含铀废水修复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了数种植物共植体系,并以之开展了低浓度含铀废水修复实验,研究了水体中铀含量随时间的变化以及铀质量浓度对植物共植体系修复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相对应的单一植物修复体系相比,合果芋-豆瓣绿、白鹤芋-豆瓣绿共植修复体系对废水中铀的去除率提高了4.7%、6%和4.5%、5.7%,合果芋的转运系数、生物富集系数、生物富集量分别提高132.20%、63.89%、63.89%,豆瓣绿分别提高6%、37.27%、37.27%,白鹤芋分别提高127.69%、108.24%、108.24%,豆瓣绿分别提高3.39%、39.20%、39.20%。不同铀质量浓度废水修复实验结果表明,与单一植物修复体系相比,优势植物共植对低浓度含铀废水的修复均有促进作用。植物共植体系中植物间的互促作用可能通过提高植物的生物量和植物对铀的富集性能,从而促进了植物对铀的吸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傣药“小鱼眼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技术对小鱼眼草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技术结合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小鱼眼草全草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包括6个生物碱类,5个萜类,2个黄酮类和3个酚酸类,分别鉴定为胡椒碱(1)、辣椒碱(2)、二氢辣椒碱(3)、3-吲哚甲酸乙酯(4)、3-吲哚甲酸甲酯(5)、3-甲酰基吲哚(6)、pomolic acid(7)、floridiolide A(8)、16-methoxycleroda-3,13-dien-15,16-olide-18-oic acid(9)、16-ethoxycleroda-3,13-dien-15,16-olide-18-oic acid(10)、木栓酮(11)、山奈酚(12)、槲皮素(13)、syringenin isovalerate(14)、没食子酸(15).结论化合物1~12、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传统方法、格雷马斯“矩形符号”理论对小说《黑骏马》进行解读。《黑骏马》是张承志的代表作,小说娓娓道来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一段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就如同那曲高亢、悲怆而又充满柔情的古歌———《钢嘎哈拉》。  相似文献   
19.
张悦 《科技信息》2012,(30):419-419,422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现代工程项目大都具有规模大、技术新颖、持续时间长、参加单位多等特点,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增多、危害也相应增大。因此,我们要形成正确的风险认识,对工程项目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并形成切实有效的风险管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洪泽湖地区杨树人工林碳水通量昼夜和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洪泽湖地区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评估该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揭示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对外部气象环境因子的响应,同时为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提供依据。【方法】以洪泽湖地区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和微气象观测系统进行长期且连续的通量以及气象环境观测。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的原始观测数据,对异常数据进行剔除和插补处理,同时,利用EddyPro软件中的Express Mode模块对通量数据进行二次坐标旋转、频率损失订正以及WPL密度效应修正,最终转化为30 min数据。分析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潜热(latent heat, LE)通量的季节动态变化和昼夜变化特征及其与外部气象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洪泽湖地区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均有显著的昼夜和季节变化,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t ecosystem exchange, NEE)白天为较强的碳汇,夜晚为较弱的碳源,整年表现为固碳作用,年通量为-506.9 g/(m2·a)。其日变化在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均呈“U”形曲线,生长季的碳吸收明显大于非生长季;在生长季白天,NEE与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呈显著的对数关系;而在非生长季,NEE与夜间土壤温度(soil temperature,Ts)呈显著的指数关系。洪泽湖地区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LE的昼夜和季节变化显著,在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均呈“单峰型”曲线,且在生长季大于非生长季,LE与饱和水汽压差(vapor pressure deficit, VPD)在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均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洪泽湖地区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CH4通量在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均无显著的昼夜变化,在生长季为较弱的CH4吸收,非生长季为中性至微弱的CH4排放,全年可能表现为较微弱的CH4汇。【结论】洪泽湖地区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整体具有较高的固碳能力,CO2和LE通量具有显著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而CH4通量季节和昼夜变化并不显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较显著,可以为今后提升杨树人工林的固碳能力提供参考。因此,营造杨树人工林将是短期内吸收大气中的CO2和CH4并缓解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