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3篇
系统科学   33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6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研究了以聚合硫酸铝为吸收剂处理低浓度SO2烟气的工艺条件,通过吸收和解吸,达到富集SO2的目的.考察了聚合硫酸铝浓度、盐基度、吸收温度以及解吸温度等因素对吸收和解吸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硫酸铝溶液对SO2具有较高吸收率和解吸率,并可多次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02.
为了探究平均粒径和粗糙度对砂-玻纤网格布界面剪切特性的影响,开展了5种平均粒径砂(D50)和4种粗糙接触面(Ra)的直剪试验。根据直剪试验结果得到平均粒径和粗糙度影响下抗剪强度-位移曲线、轴向位移-剪切位移曲线,并且通过示意图分析砂体的剪缩剪胀现象及抗剪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砂剪切中,多为剪缩现象,随着D50的增加,抗剪强度增大,内摩擦角增大,黏聚力为0 kPa,当D50大于0.54 mm时,抗剪强度增长较快;在砂-玻纤网格布界面剪切中,多为先剪胀后剪缩现象,随着D50的增加,抗剪强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增大;随着Ra的增加,抗剪强度总体增大,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增大,当Ra大于0.16 mm时,抗剪强度增长缓慢;在砂-玻纤网格布界面剪切中,砂颗粒与格栅界面咬合,使得界面上不可移动的颗粒增多,剪切面范围增加,导致抗剪强度增大。该成果以期丰富砂-结构物界面剪切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3.
针对渤海K油田电潜泵泵卡影响生产且物理解卡不彻底的问题。分析了渤海K油田电潜泵结垢是泵卡主因,垢样主要由胶质、沥青质和碳酸钙镁、铁垢以及钡锶垢组成;采用了低浓度的盐酸体系,具有多级电离、缓速性的多氢酸体系和以螯合剂为主的解堵体系的化学解卡技术思路,对电潜泵堵塞物中的无机垢进行酸洗、浸泡;形成了由钙镁垢体系、盐酸体系和多氢酸体系组成的多功能性化学段塞,并开展了垢样溶蚀性评价和部件腐蚀性评价。结果证明化学解卡技术配套体系对现场垢样溶蚀率高,同时对电缆、胶筒等电潜泵部件没有腐蚀风险。该技术在渤海K油田应用16井次,解卡成功率100%,启泵累产油7×104m3,增产效果显著,为渤海油田提供了一种高效、安全、经济的电潜泵化学解卡技术。  相似文献   
104.
为了探究高分六号(GF-6)卫星多光谱相机(PMS)影像提取水体的潜力,分别构建全卷积神经网络(FCN-8s)、U-Net及U-Net优化(VGGUnet1、VGGUnet2)4种神经网络进行了水体提取研究.基于水体提取结果对比分析,确定优选模型为VGGUnet1;提出基于组合损失函数FD-water loss(focal-dice-water loss)的VGGUnet1网络模型,并与归一化差分水指数(norma-lized water index,NDWI)阈值法、最大似然分类法、支持向量机分类法等方法比较.结果表明:基于FD-water loss损失函数的VGGUnet1网络模型能有效提取水体目标,增强小面积水体识别能力,减少水体错分、漏分现象,提高水体提取效果.可见全卷积神经网络在GF-6遥感影像水体提取方面具有可行性,为后续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5.
用网络图的方法解决动态规划中的一维资源分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规划是目前解决多阶段决策过程的基本方法,在应用中需要列方程、列表.操作起来很复杂.通过对比发现,在离散变量且数目比较少的情况下,用网络图的方法来解决.更简单、明了.  相似文献   
106.
稠油油藏注聚主要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渤海典型稠油油藏的非均质特征,建立内置微电极二维纵向非均质物理模型。通过含油饱和度测量技术进行了稠油油藏注聚主要影响因素实验研究,考察了油藏纵向非均质性、注入速度、注入黏度对聚驱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开采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纵向非均质稠油油藏,随着渗透率级差增加,注聚效果变差,剩余油主要富集在中、低渗透层。提高注入速度等同提高了注采压差。当压力梯度大于中、低渗透层启动压力梯度以后,才能动用中、低渗透层油。为了增加中、低渗透油层的动用程度,可以考虑适当缩小井距或者通过封堵高渗层,提高中、低渗层注采压差。对于非均质严重的稠油油藏,考虑到油层的实际条件,单纯靠增加体系黏度不能满足流度控制需要,必须通过调、堵等措施才能达到流度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7.
低矿化度水驱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正引发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外低矿化度水驱已取得良好的矿场效果,而低矿化度水注入时机对开发的影响却未见研究。针对这一空白,开展了低矿化度水注入时机与采收率、采液速度、采油速度以及注入压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矿化度水驱替至含水98%后转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效果甚微,总采收率仅为58.24%;而在高矿化度水驱至含水60%转注低矿化度水,再驱替至含水98%采收率可达67%,两种不同注入时机的最终采收率相差8.76%;低矿化度水驱阶段注入压力、采液速度、采油速度均高于高矿化度水驱,符合海上油田快速高效开发的要求。结合岩心矿物组成与实验结果,简单讨论了驱替机理,颗粒溶解运移、多价离子交换、类碱驱和润湿改变在本次低矿化度水驱中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8.
推动和加强任职教育工作是当前军事院校教学工作的重大任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任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任职教育的特点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结合所在单位的工作实践,并借鉴先进的评价经验和方法,笔者初步构建了基于理论、现地、实验、装备等四个方面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经实际应用表明:该评价体系满足了任职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109.
车载无线传输网关(WTD)技术通过对车辆的实时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及发送,使得在地面接收端的信息处理系统能够有效地监控与管理动车组.京沪高铁通信环境的变化对现有WTD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通过引入有限状态机技术,类P2P文件传输技术,使得改进后的WTD技术能够在这种新的高速铁路环境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0.
在不引入KL分子筛晶种和导向剂的情况下,以硅溶胶、铝酸钠作为硅源和铝源,控制原料凝胶的陈化温度和陈化时间,水热合成出具有较高结晶度的KL分子筛.通过XRD分析手段对合成出的KL分子筛进行表征,结果发现当陈化温度15~55 ℃,陈化时间24~120 h时,水热合成出的KL分子筛的结晶度为89%~94%,因此陈化时间和陈化温度在控制KL分子筛的结晶度大小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