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系统科学   24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1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41.
在决策支持系统中,排序查询是研究的热点问题。提出了一种在OLAP(数据仓库)数据立方体中对部分和查询结果进行排序的高效算法,该算法综合利用覆盖码和预排序,有效地解决了对部分和结果的top-k查询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数据在随机分布还是存在主导集情况下,该算法都能很好地改进查询的时间代价。  相似文献   
142.
铜闪速炉数值仿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欧拉法求解气相方程,利用拉格朗日法求解颗粒相方程,并用PSIC法耦合气固两相方程.通过仿真得到反应塔内部的流场、温度场、浓度场、燃烧释热场以及颗粒的轨迹与温度.可视化结果表明闪速炉内部流场存在2个大涡;闪速炉内部温度除喷嘴下部外,基本分布均匀;反应塔中含硫铜精矿在反应塔上部2m处就基本反应完全,在距离精矿喷嘴不到5m处,所有颗粒达到峰值温度;反应塔内部温度场、浓度场、流场以及颗粒的轨迹表明反应塔内部的各种场并非轴对称,不能将反应塔简化为二维轴对称来处理;仿真结果和现场试验结果相符,温度校验点的相对误差小于2%.  相似文献   
143.
两种植物病毒编码蛋白的基因沉默抑制子功能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农杆菌浸润方法以及重组的马铃薯X病毒(PVX)表达载体, 研究了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编码的P14蛋白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编码的S6蛋白对植物基因沉默的抑制作用. 绿色荧光蛋白(GFP)表型观察及核酸杂交结果表明, 这2种病毒基因均能够强烈抑制转基因本生烟(16C)中由同源序列引起的gfp基因沉默, gfp基因mRNA的含量明显高于未发生沉默抑制的对照植株, 并导致PVX感染后的寄主症状加重, 说明它们可能是由病毒编码的RNA沉默抑制因子. 其中, RBSDV S6基因对植株体内基因组DNA甲基化过程的抑制作用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144.
为了缓解宏观交通网络拥堵区的拥堵状况并降低机动车燃油消耗,首先依据路网状态划分的宏观基本图控制子区,建立了拥堵区边界车流平衡方程.其次将路网分为交叉口和路段两类,根据宏观基本图参数建立了网络能耗估计模型.再次以宏观路网出行车辆完成率最高同时能耗最低建立了能耗节约拥堵区边界双目标优化控制模型.最后以实际城市道路网络为测试对象,通过比较无区域边界控制、拥堵区入口Bang-Bang边界控制和本文提出的双目标优化控制方案,仿真结果表明:1)在高峰时段,双目标优化控制方法路网疏散能力比无区域边界控制、Bang-Bang控制分别提高20.14%、2.1%,同时机动车燃油消耗分别降低43.14%、24.48%;2)本文提出的双目标优化控制方法可有效改善拥堵区内外交通密度的均衡性;3)宏观路网拥堵区的边界控制可有效降低高峰期间拥堵区的拥塞程度,提高整个路网的疏散能力.  相似文献   
145.
在混合人工驾驶车辆(human-driven vehicle, HV)与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 CAV)的交通流环境下,为提升快速路交织区的通行效率与行车安全性,深入分析了混合交通流的基本特性.首先,结合交织区通行能力计算模型,研究交织区域长度、交织交通量比和CAV渗透率等因素对交织区通行能力的影响;其次,推导混合交通流基本图模型,并在不同期望车头时距和CAV渗透率下对混合交通流基本图参数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实验,分别探讨在由车辆换道行为所产生的单一扰动和频繁扰动条件下,混合交通流行驶速度与车头间距的时空演化规律及交通流稳定性.结果表明:CAV渗透率的提升可以提高交织区通行能力以及混合交通流交通效率;交织交通量比的减小和交织区域长度的增大可提高交织区通行能力;提升CAV渗透率可以有效提高混合交通流的稳定性,但较小的车头间距也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46.
【目的】研究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不同无性系在相同培养基上不同时期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为解析尾叶桉不同无性系间生根差异、挖掘不同尾叶桉无性系生根响应相关基因功能提供依据。【方法】以在同一生根培养基上生根启动差异较大、继代次数相同的尾叶桉无性系各1个,根据生根启动快的无性系基部形态差异,分别取0、1、4和6 d尾叶桉无性系基部2 mm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运用基因差异表达分析、Cluster聚类分析、基因本体分析(GO分析)和KEGG分析,获得导致尾叶桉不同无性系生根差异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共获得20 287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显著聚类在4个子聚类中。其中,表达模式呈上升趋势的DEGs在生根启动快的无性系中,其数量远远高于在生根启动慢的无性系,而在1与0 d时表达量变化不显著的基因在生根启动慢的无性系中其数量远高于在生根启动快的无性系中。GO分析显示,转移至IBA培养基上后,子聚类17的DEGs在生根启动快的无性系中显著富集到细胞周期相关路径中,而在生根启动慢的无性系中显著富集到抗逆相关路径中。KEGG分析显示,生根启动慢的无性系中的DEGs富集...  相似文献   
147.
本文将DDPG算法中使用的Ornstein-Uhlenbeck (OU)噪声整数阶微分模型推广为分数阶OU噪声模型,使得噪声的产生不仅和前一步的噪声有关而且和前K步产生的噪声都有关联.通过在gym惯性环境下对比基于分数阶OU噪声的DDPG和TD3算法和原始的DDPG和TD3算法,我们发现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的OU噪声相比于原始的OU噪声能在更大范围内震荡,使用分数阶OU噪声的算法在惯性环境下具有更好的探索能力,收敛得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