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4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科文理学院是美国本科生培养的重要阵地,在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代表着当今世界本科教育的最高水平,他们办学任务清晰明确,师资力量强,旨在培养思想活跃、大胆创新、有道德和明确价值观的美国公民.在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的今天,美国文理学院的许多教育经验值得我们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借鉴,以提升我们本科层次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13.
沈继军  黄宪法  廖军 《科技资讯》2013,(29):43-43,45
测量软件隧道模块在隧道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减少工程施工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程质量。本文从测量软件隧道模块在隧道工程测量中应用的准备工作谈起,然后详细剖析了测量软件隧道模块在隧道工程测量中应用的关键技术进行说明,最后对测量软件隧道模块在隧道工程测量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滑坡遥感影像的自动提取,以贵州省水城县为研究区,运用GF-1遥感影像数据,剔除明显非滑坡地物后,应用云变换计算样本区影像像元亮度值,统计得到聚类中心值和聚类个数,结合快速广义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进行像元聚类,提取出128处准确滑坡,kappa系数达0.752,总体精度达0.880。该方法可自动提取出滑坡范围,减少工作量和主观影响,提高了基于遥感影像进行滑坡识别的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15.
链霉菌M1033同源重组葡萄糖异构酶缺陷型菌株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有工业生产价值的葡萄糖异构酶双突变体酶GI(G138P-G247D)的稳定高效表达,在建立7号淀粉酶链霉菌M1033原生质体转化条件的基础上,构建了含600bp不完整GI(G138P-G247D)结构基因片段的插入型同源重组质粒pXW,并通过同源重组模式整合到M1033的染色体上,实现了GI基因的破坏(gene disruption),获得了同源重组葡萄糖异构酶缺陷型菌株。对同源重组片段的分  相似文献   
16.
设D为奇素数,运用平方剩余、同余式、乐让德符号的性质等初等方法得出了丢番图方程x3-53=Dy2无x(/≡)0(mod 5)的正整数解的两个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U(VI)溶液初始浓度、溶液pH、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对U(VI)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农业废弃物柚子皮为原料、氯化锌为活化剂、微波为热源,制备了柚皮基活性炭,将制得的最优活性炭进行U(VI)吸附实验,并分析了其吸附动力学方程,探讨了其吸附U(VI)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活化浓度为30%、活化剂浸渍时间为24 h、微波功率为700 W、辐照时间为90 s的条件下,柚皮基活性炭对碘的吸附值最高,达到769.9 mg/g;在U(VI)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5 mg/L、溶液pH为7、活性炭投加量为0.6 g/L、吸附时间为24 h时可以达到吸附平衡,U(VI)的饱和吸附容量为8.25 mg/g,吸附率为99.01%;其吸附U(VI)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U(VI)前后自身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柚皮基活性炭对U(VI)的吸附是一种以化学吸附为主、活性炭表面的羰基、CC、羟基和羧酸等官能团与U(VI)水解后的离子作用并存的吸附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从群论的角度,利用群作用的方法再次证明Fermat-Euler定理.并利用这种思想方法给出了几种变形形式的证明.  相似文献   
19.
给出了幂零Lie环的上、下中心列的关系,同时对两种最基本的幂零Lie环给出了上、下中心列.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北川县的乡村聚落进行研究,基于DEM数据和2007年、2017年谷歌影像数据,应用GIS空间分析、景观格局分析、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比分析了2007年和2017年北川县乡村聚落在震前震后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演变。研究表明:北川县聚落密度整体较为稀疏,但存在"中心聚集"和"线型条带"分布特征;北川县乡村聚落各镇分异明显,东南密西北疏。海拔、坡度、水系、交通、经济、政策等因素对乡村聚落的分布和演变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北川县乡村聚落规模随着坡度和海拔的增加而减小;(2)乡村聚落随着距河流和道路距离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3)与2007年相比,2017年聚落规模在空间上不仅有数量的增加也有面积的外延,并且聚落空间聚集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