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针对永磁风电机组中存在的主要非线性环节(风能捕获功率的复杂非线性、发电机的典型非线性),设计风机转子角速度决策环节和非线性控制器,实现对风电机组的精确控制,达到全风速范围高效风能获取的目标。首先通过非线性观测器得到风速估计值,然后通过风能捕获功率的复杂非线性函数分析得到角速度参考值,最后利用角速度参考值与实际角速度值的差值驱动非线性控制器得到控制电压,以实现全程高效风能获取。针对风电机组模型,基于Lyapunov定理设计非线性控制器,能使实际角速度准确跟踪理想角速度的变化。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非线性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2.
以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和1,4-丁二醇为原料,在酯交换催化剂Ti(OC4H9-n)4/Sn(n-C4H9)2(C11H23COO)2存在下,采用熔融酯交换反应合成出单体:双(对羟基苯甲酸)丁二醇酯(BBHB)。然后再与对苯二甲酰氯分别在3种不同的溶剂中进行溶液缩聚,合成出3个不同分子量的HTH-4聚合物样品,并用DSC、POM对其液晶性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
天然黑色素作为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生物色素之一,主要来源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并且作为一种氨基酸衍生物,具备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抗氧化性、紫外光吸收特性、光热转换性、金属离子螯合性等性能,因此在药物输送、组织抗炎、光热治疗、医学成像等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天然黑色素的结构成分复杂且来源各异,所以提取方法也大相径庭,目前尚缺乏统一的界定标准.此外,提取的天然黑色素理化性质并不能完全契合实际需求,需要对其进行改性以提高不同功能特性,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针对上述黑色素的研究与产业现状,本文从天然黑色素的提取、理化性质改性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3个方面,对目前天然黑色素的研究和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和总结,旨在为天然黑色素潜力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0.5Sr0.5MnO3.考察了共沉淀pH,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分散剂PEG-4000等因素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BET,SEM,H2-TPR等测试手段对所得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共沉淀pH为10.5,煅烧温度850℃,煅烧时间4h时,得到了纯相的钙钛矿型La0.5Sr0.5MnO3;在合成中添加5%PEG-4000,可以有效的降低样品颗粒团聚,比表面积达23.44m2.g-1,并显著的增强了其氧化性能及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双滴定法,分别以氯化镁和氯化铝、硝酸镁和硝酸铝、硫酸镁和硫酸铝为原料合成了镁铝水滑石.用XRD、SEM和FT-IR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和红外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上述几组原料均能合成出具有典型水滑石结构的样品,其中以氯化镁和氯化铝为原料合成的水滑石样品晶体结构较好,形貌规整、均一;以硫酸镁和硫酸铝为原料制备的水滑石,存在edge-face效应,XRD和IR分析显示,该样品的晶体表面吸附有SO42-. 相似文献
16.
使用方酸(H_2C_4O_4)和2,2’-联吡啶(C_(10)H_8N_2)为配体合成了3种中性一维配位聚合物[M(C_4O_4)(C_(10)H_8N_2)(H_2O)_2]·2H_2O(M=Zn_(2+)Cd_(2+) or Cu_(2+)).所有的配位聚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和紫外-可见光谱等测试进行了表征.在这些配位聚合物中,金属中心离子和参与配位的两个吡啶环氮原子、两个方酸氧原子和两个配位水氧原子共同构成了六配位的伪八面体结构.其中拥有d10电子结构的金属离子的配位聚合物在荧光发射光谱中的374.5nm和464.5nm处有很强的荧光强度.同时通过Z扫描技术研究了铜离子配位聚合物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17.
常规的注水压力设计仅考虑裂缝开裂的压力,不能预测长期注水过程地层岩石物理参数及地应力的变化。从疏松砂岩注水过程近井筒周边受力分析入手,分析地层周边地应力及岩石力学性质变化,得到疏松砂岩在注水过程中拉伸及剪切破坏机理;并根据有效应力概念预测出地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通过分析长期注水过程油藏及上覆盖层岩石物理性质及地应力的变化,建立以盖层的剪切破坏、拉伸破坏和断层的重新开启为依据的注水完整性分析模型。以乌干达Buffalo油田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地层参数及应力变化及不同注水压力敏感性分析,确定了该油田的安全注水压力,通过该方法大大提高了注水能力,在保证注水安全的情况下,为油田的增产增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8.
将十二水磷酸氢二钠(Na_2HPO_4·12H_2O)与二水柠檬酸钠(Na_3C_6H_5O_7·2H_2O)以不同质量比例混合,制备一系列配比的新型二元相变材料.通过步冷曲线和DSC测试等手段,探索了其结晶及储热性能.实验表明,这些体系的结晶性能均优于Na_2HPO_4·12H_2O单一体系,且有着较好的储热性能.其中,Na_2HPO_4·12H_2O与Na_3C_6H_5O_7·2H_2O质量比为10∶1和10∶2的复合相变材料过冷度均较低,且能维持较高的相变焓,是应用前景良好的低温相变材料. 相似文献
19.
氯化锌在特定的条件下分别和3,5-二甲基吡啶、3-乙基吡啶、3-乙酰吡啶配合生成新的锌配合物[ZnCl2(lut)2](1),[ZnCl2(etpy)2](2)and[ZnCl2(acpy)2](3),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对这3种配合物分别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这3种配合物中锌以四配位的方式分别与来自2个吡啶配体中的氮和来自氯化锌中的2个氯联结,组成了1个扭曲的四面体构型.这3种配合物均具有比较弱的热稳定性和较好的非线性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