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综合类   1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颗石藻热模拟产物中芳烃生物标志物分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颗石藻原样和不同温度热模拟实验分析结果表明,颗石藻对低熟原油中长链烷基芳烃的贡献不容忽视;藻类通过生物化学作用将无机硫转化为有机还原硫,是岩石和原油中有机硫化合物中硫的来源之一;应用甲基菲指数判识有机质成熟度时应结合其他成熟度参数;在低熟条件下,用三芴相对含量判识氧化还原环境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2.
自养与异养小球藻热模拟产气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3.
吴庆余 《科学通报》1998,43(1):76-80
研究了水解和细菌降解作用对小球藻热模拟烷烃生物标物的影响,小球藻热模拟生成的烷烃组分中以正烷烃和类异戊二烯烷烃占绝对优势。水解和细菌解作用增加了这一优势,介一同时降低了正烷烃的奇偶优势。  相似文献   
14.
培养条件对蓝细菌生长及PHB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蓝细菌集胞藻 (Synechocystis) sp. PCC6 80 3的细胞生长及胞内聚 -β-羟基丁酸酯 (PHB)的积累进行了研究 ,以探索提高蓝细菌 PHB积累水平的可能性。野生型集胞藻于 BG- 11培养基中通气培养 ,改变氮源浓度、碳源种类、光照强度 ,测定细胞的生长及胞内 PHB的浓度。结果表明 :只有在氮饥饿培养时 ,胞内 PHB水平才会有明显提高。氮饥饿条件下 ,混养生长时收获的细胞量最多 ,弱光自养时细胞几乎不生长 ,两种条件下 PHB的积累水平相近 ,低于细胞干重的 0 .5 %。异养时细胞生长与混养时相近 ,PHB可积累至细胞干重的 1.0 %。强光自养最有利于 PHB的积累 ,生长 7d后可积累至细胞干重的 4.1%。该研究的结果可为进一步提高蓝细菌中 PHB的积累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 DNA体外重组技术构建了蓝细菌Synechochstis sp PCC 6803缺失突变株ORF4_(4690),其染色体DNA中与不依赖于光的叶绿素合成途径相关的ORF_(469)片段被红霉素抗性基因所取代.该突变株细胞内叶绿素的含量完全受培养过程中光的控制.培养获得的叶绿素含量分别为9.427μg· mg~(-1)和 0.695 μg· mg~(-1)的两类藻细胞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热模拟降解,分析了热解产物烷烃生物标志物特征,发现两类细胞在类异戊二烯烃的相对含量上差异明显.低叶绿素含量的蓝藻样品热解产物中Pr/nC_(17)和Ph/nC18值为0.192和0.216,分别是高叶绿素含量蓝藻样品的1/3和1/7。实验结果为叶绿素分子是植烷和姥鲛烷等类异戊二烯烷烃的分子来源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并进一步证实了藻细胞中脂类分子是决定其热解产烃量的主要控制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现代分子生物学与有机地球化学的结合可以为某些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子来源研究提供新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利用DNA体外重组技术构建了蓝细菌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缺失突变株ORF469-,其染色体DNA中与不依赖于光的叶绿素合成途径相关的ORF469片段被红霉素抗性基因所取代. 该突变株细胞内叶绿素的含量完全受培养过程中光的控制. 培养获得的叶绿素含量分别为9.427μg.mg-1和0.695μg.mg-1的两类藻细胞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热模拟降解,分析了热解产物烷烃生物标志物特征,发现两类细胞在类异戊二烯烃的相对含量上差异明显. 低叶绿素含量的蓝藻样品热解产物中Pr/nC17和Ph/nC18值为0.192和0.216,分别是高叶绿素含量蓝藻样品的1/3和1/7. 实验结果为叶绿素分子是植烷和姥鲛烷等类异戊二烯烷烃的分子来源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并进一步证实了藻细胞中脂类分子是决定其热解产烃量的主要控制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 现代分子生物学与有机地球化学的结合可以为某些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子来源研究提供新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转化绿色自养的小球藻进行异常生长代谢。酶法分析反映,异养转化过程中细胞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利用率很高。转化后的细胞光合片层消失,叶绿体同时消失,细胞被一些大的酯肪泡填充,异常藻细胞的细胞壁也比原自养藻细胞加厚,而且细胞表面发生皱缩现象。再次将异养藻细胞置于自养生长条件下,细胞的光合片层和叶绿体结构又得以重建。生化分析显示,经异养转化后藻细胞蛋白质含量下降,为原绿色自养细胞的1/5;相…  相似文献   
18.
藻类生物与自然界CO_2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地球化学,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1983年以来,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正在制定一项国际地质圈—生物圈研究规划(英文缩写ICBP),并且提出1990年代的10年执行这一研究规划。国际科联的一个特别计划小组于1985年2月24日在华盛顿召开的会议上提出了可作为国际地质图—生物圈规划早期的研究项目,其中第一项是:陆地和海洋生物群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由此可见,作为交  相似文献   
19.
一种蓝细菌的热解产气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庆余 《科学通报》1988,33(18):1419-1419
近年来蓝藻(blue-green algae)常被改称为蓝细菌(cyanobacteria)。从前寒武纪到泥盆纪蓝细菌和光合细菌等海洋浮游生物是有机碳的主要来源。由于蓝细菌分布广,生物量大,是沉积岩中石油和天然气藏形成的最重要的一类生物输入源,蓝细菌热解产气模拟实验对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形成机制、判识模式研究以及对我国深部盆地天然气勘探都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