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61篇
系统科学   200篇
丛书文集   86篇
教育与普及   7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9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198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81.
【目的】优化玉木耳(Auricularia cornea var.Li.)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对玉木耳、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和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超声波破碎乙醇溶液浸提法提取玉木耳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并采用ABTS法、水杨酸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DPPH法对3种木耳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玉木耳总黄酮提取工艺的最佳参数为:液固比15mL∶1g、乙醇体积分数80%、超声波破碎功率80W、浸提时间8h,在这一参数下得到玉木耳、毛木耳和黑木耳的总黄酮提取量分别为3.44,8.78,7.02mg·g~(-1)。玉木耳的总抗氧化活性以及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和DPPH的清除能力均强于其他两种木耳。【结论】研究结果为玉木耳天然有效成分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82.
88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生产工艺的2种浓香型竹酒(活竹酒和原竹酒)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鉴定,并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衡量挥发性成分对竹酒主体香气成分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2种浓香型竹酒(活竹酒和原竹酒)中共检测出105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56种,醇类9种,醛类16种,酮类7种,烯酸类3种,烷烃类8种,其他类6种,而且2种竹酒中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有差异,但均以酯类和醇类为主,尤其是酯类物质的相对质量分数均在80%以上.2种竹酒中含量较高的共有成分为己酸乙酯、辛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乙酯和庚酸乙酯,这些酯类都具有令人愉快的花、果香气,构成了竹酒的主体香气特征.竹茎生长发酵的过程使活竹酒中杂醇油的含量降低,而且活竹酒的酯类物质在种类和相对质量分数上均高于原竹酒.根据不同挥发性化合物的嗅觉阈值和相对质量分数计算ROAV值.活竹酒中的己酸乙酯、辛酸乙酯、丁酸乙酯和戊酸乙酯,特别是己酸乙酯和辛酸乙酯,对活竹酒的主体香气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己酸丁酯、壬醛、2-壬酮、异戊酸乙酯和己酸己酯对活竹酒的主体香气有重要的修饰作用.原竹酒中己酸乙酯、辛酸乙酯、戊酸乙酯、己酸己酯和丁酸乙酯具备较高的相对香气活度值,对原竹酒主体香气贡献最为显著;己酸异戊酯、己酸丁酯、3-苯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壬醛、癸酸乙酯和异戊醛对原竹酒的主体香气有着重要的修饰作用.  相似文献   
884.
在互联网母婴领域中,由于育婴网络自身的特殊性,推荐算法不仅与用户以及项目的信息有关还与儿童的数据信息有关,而传统的用户相似度计算并未考虑儿童的数据信息.针对此问题,重新定义用户相似度计算方法,将儿童的数据信息通过加权融合的方法融入用户相似度计算中,并提出一种融合儿童成长信息的协同过滤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准确率与召回率都优于传统算法,推荐系统的推荐质量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85.
大规模群体行为建模是面向战争和危机研究的社会仿真的关键技术。现有的群体行为模型对小规模群体的行为动力学特性表现较成功,但对其的社会学属性表现不足。而在战争危机出现时,群体行为通常呈现出地域范围广大、数量规模巨大、时间跨度较大的特点,群体社会学特征明显。采用基于Agent的Bottom-Up的建模方式,设计了一个包含日常与危机两种状态以及三层可变粒度的大规模群体行为模型,解决了行为描述粒度的问题、行为演化的确定性随机性问题以及行为的视觉化呈现问题。  相似文献   
886.
电力网络模型是关键基础设施模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现实电力网络的拓扑结构和运行原理,根据复杂网络的基本理论,采用基于Agent的建模方法设计实现了关键基础设施中电力网络模型。通过仿真实验,较好的模拟了电力系统输送电能的动态过程和因偶发故障而造成的大规模停电现象,对复杂电力网络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初步探索。
Abstract:
The model of electric power network is a major part of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model. The topology of network structure and the principle of net function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complex network, applying the agent-based modeling to design and realize the model of electric power network. Through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 it was demonstrated to be better ways to simulate the dynamic progress of electric transmission and the cascading failure phenomenon caused by incidental trouble. The simulation model offer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analysis electric power network’s role in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and makes a step to exploration for complex electric power network’s dynamic character.  相似文献   
887.
松辽盆地是我国最大的陆相含油气盆地.由于缺乏充分的证据,对松辽盆地是否发生海水侵入长期以来存在争论.首次在松科1井嫩江组一、二段发现较多的有孔虫化石,经鉴定有底栖钙质壳有孔虫Gavlinella sp.,Anomalinoides sp.,Pullenia sp.,底栖胶结壳有孔虫Haplophrag-moides sp.,Karrorulina hokkaidoana,Clavulinoides sp.,以及浮游有孔虫Archaeoglobigerina blowi,Archaeoglobigerina cretacea,Hedbergella flandrini.这些有孔虫均是晚白垩世海相地层中广泛分布的类型.浮游有孔虫确定化石产出地层时代限于Coniacian晚期至Santonian期.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有孔虫化石为松辽湖盆嫩江组一、二段沉积期湖海沟通事件的发生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888.
大跨径三塔悬索桥是一种新的结构形式,不同的约束形式对结构的内力与变形有一定的影响。该文采用大型专业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2006建立了某三塔悬索桥有限元空间分析模型,对结构在不同的纵向约束和竖向约束体系下的静力活载响应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并提出了关于三塔悬索桥结构体系方案选择的建议,为今后类似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9.
通过恒温和均匀升温实验,采用大载荷热重分析仪研究了铁精粉氧化过程动力学.结果表明:均匀升温过程中,铁精粉氧化的主要控制环节变化是外扩散型→内扩散型→外扩散型,氧化结束后,部分Fe2O3发生分解反应生成Fe2O4和O2,使得TG曲线质量变化率减小;等温实验也证明了氧化主体部分的控制环节是内扩散,其表观活化能为26.193 kJ·mol-1;铁精粉氧化过程促进了钛元素富集,改变了产物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890.
关于工作特征和员工身心健康的复杂关系,Siegrist等人(1986)提出了付出-回报失衡模型来解释.该模型认为工作中付出和回报的失衡容易导致员工的身心健康问题,并提出了三种理论假设.该模型的测评量表可测出个体是否处于付出-回报的失衡状态,是否有超负荷的工作表现.近年来,该模型在国外工作倦怠研究中已得到较广泛运用,充分表明了其较强的解释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