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4篇
系统科学   17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3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35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0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0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学校教学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模糊数学理论用于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原理与具体实施方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证明其方法可以使学校教学质量评价定量化和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52.
针对微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最多的三个部分:主机、显示器、打印机进行了故障检修方面的探讨,并提出了检修的基本原则与检修的一般顺序.  相似文献   
153.
超细纺锤形CaCO3制备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超重力反应器中,Ca(OH)2经碳化反应制得超细纺锤形碳酸钙.采用pH计、XRD、TEM、EDTA络合滴定原位检测了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制备轻质纺锤形碳酸钙的碳化过程特性.结果发现:碳化反应前期,二氧化碳吸收为控制步骤,碳化反应后期转化为Ca(OH)2溶解控制.纺锤形碳酸钙的形成无论是形貌还是晶型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4.
155.
156.
运用硫辛酸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两种纽形动物一氧化氮合酶的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短无头沟纽虫(Baseodiscus curtus)的阳性反应位于体表上皮细胞和神经系统的脑神经节和侧神经索中,纵沟纽虫(Lineus sp.)的阳性反应只位于体表上皮细胞中.比较了纽形动物与扁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氧化氮合酶组织化学定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7.
前言球堆集模式以质量数为基础。一个质量数由一个球粒子代表(即代表中子或质子)。以此种粒子作相互密堆时,13~14个粒子将堆成一个类似球状的带心20面体。由于原子核外的电子活动球域和同样大小的空穴球域(相当于量子化学中的空轨道)分别与核内质子和中子球粒为同心球,核的球粒子堆集画像在几何模式上可以认为是与原子堆集相对应的(后者由于相互  相似文献   
158.
结构上存在着区别的性染色体(X和Y)是遗传上性决定的最为熟悉的方式,它们在许多不同的分类群中均已进行了独立的进化。本文将对这些进化方式的特点进行评述,其中包括通过多半或全部长度的重组而进行的X和Y的丢失,多半个Y染色体的遗传惰性,X染色体座位活性的剂量补偿作用,以及Y染色体上重复DNA序列的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159.
通过中试试验并结合理论分析,对用于微絮这滤中的流动电流检测仪(SCD)自动控制加药技术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通常情况下(以某水库水作为源水,其浊度小于20ntu),该水库水流动电流设定值(Sp)应为-17.5;加药管线流行时间为50-60s;取样系统流量(q出)选用应恒定,由此得出结论:某水库水采用流动电流自动控制混凝加药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0.
对淮南地区前武寒系的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淮南地处中国南方型和北方型震旦系发育的过渡地带,是解决该两套岩系对比和建立中国上前寒武系真正层序问题的关键地区之一。 本文即是笔者等在原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所下达的研究任务要求,于1977~1979年深入地开展专题研究工作的初步总结。文内简要地论述了在此次工作中的一系列新的发现,如:在华北准地台南缘,首次地发现了早寒武世多门类小壳化石层位;创建了以Chuaridae为主体的晚前寒武纪“淮南生物群”;在淮南一带发现了“凤台砾岩”中的冰筏落石相沉积和两个冰成沉积旋回;在霍邱一带发现了比原震旦纪“霍邱砾岩”层位更低的冰碛砾岩和冰水纹泥沉积层;在凤定地区发现了八公山组与刘老碑组间的假整合关系,并确定了其下伏浅变质岩中有三次火山喷发旋回;测定了有关岩系的同位素年令和较系统地鉴定了微古植物组合等等。在此基础之上,从理论和系实际资料方面,着重地论证了创建“淮南群”和“凤定群”及其内部划分等问题,并讨论了其时代的归属,进而提出了我国南、北方震旦系对比和建立中国上前寒武系层序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