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8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利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试验机对15Cr25NiFe基高温合金在950~1 200 ℃和0.001~10.000 s-1条件下进行了热压缩试验,采用热变形激活能模型研究了该合金两个动态再结晶区域的热变形表观激活能,结合再结晶的光学显微组织及透射电子显微组织分析该合金的动态再结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应变速率0.010~0.100 s-1,温度1 050~1 200 ℃的动态再结晶区域受动态再结晶的形核过程控制,所得组织为等轴晶粒,尺寸分布较分散,晶界呈自然凹凸状.应变速率2.000~10.000 s-1,温度1 000~1 150 ℃的动态再结晶区域受动态再结晶的长大过程控制,晶粒为尺寸均匀的等轴晶粒,晶界平直,晶内有丰富的亚晶组织.  相似文献   
72.
李学军  刘国权 《科技资讯》2010,(12):111-111
优化矿山测量作业就是在满足一定精度和可靠性的前提下,使测量作业的成本费最低;在满足一定精度、可靠性和成本费的前提下,使测量作业的时间耗费最短;在一定的费用和人力前提下,使测量作业达到更高精度;并满足矿山工程建设的需求。  相似文献   
73.
采用二段式盐浴热处理、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拉伸实验等方法,研究了添加0.025%微合金元素Nb对高Al(1.5%Al)冷轧相变诱导塑性钢(TRIP)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Nb微合金化使高Al冷轧TRIP钢在连续退火后组织得到细化,残余奥氏体含量及其碳含量比无Nb钢均有所升高. 含Nb钢在370 ℃和400 ℃等温后抗拉强度均大于650 MPa,且总伸长率达到35%,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 Nb微合金化,将本实验所研究的高Al冷轧TRIP钢的最优贝氏体区等温温度由400 ℃左右扩大到370~400 ℃,提高了生产的工艺稳定性.  相似文献   
74.
建立了具有明确物理冶金基础的复相材料显微组织及其演变的图像仿真方法,仿真结果与实验事实相符,从而为利用计算机仿真手段研究材料科学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应用建立的仿真系统,可以直接观察复相材料显微组织及其演变过程,并可对复相组织演变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5.
海洋工程用特厚板钢通常要求具有良好的淬透性,合理设计此类钢化学成分是改善其淬透性的主要方法之一。传统钢成分设计大多以实验为主,耗费巨大。本文以热力学计算软件Thermo-Calc和材料性能计算软件JMatPro为工具,采用计算、预测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对含B微合金化特厚板钢进行成分优化,以期获得高淬透性能。使用Thermo-Calc计算了B微合金化钢的热力学平衡析出相。通过对析出相的析出温度、析出量及相间关系分析,阐述了此类钢的成分设计原则,给出了可获得高淬透性的B微合金化钢的设计成分。采用JMatPro对设计钢淬透性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很好地说明了设计钢成分的合理性。经过淬透性实验和化学相分析,进一步肯定了优化设计结果。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表明高铝含量有利于改善硼微合金化钢淬透性。  相似文献   
76.
以氢化物发生反应为为基础,利用自行设计制造的氢化物发生及吸收装置,设计了一种同步停流FIA分光光度法测定砷的系统,并将其用于污水中痕量砷的测定。实验选用AgNO_2-HNO_3-聚乙烯醇-乙醇混合液作为吸收液,样品测定速度为30次/h,相对标准偏差R.S.D=4.26%,该系统还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77.
材料研究的深入和相关工业的需求,推动材料向模型化、定量化的方向发展。模型化和组织演变预测技术是研究钢铁热轧过程预测不同化学成分、不同工艺条件下组织演变规律与性能的投资小、见效快的好方法。本较系统总结了钢铁材料热轧过程中动态再结晶组织演化的数学模型,静态再结晶组织演化的数学模型和晶粒尺寸数学模型的描述,并给出了它们的适用条件及范围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8.
79.
研究了碳质量分数分别为0.26%, 0.33%和0.42%的三种含钒微合金钢在600, 550, 500和450℃下等温处理时碳对晶内铁素体形成的影响,测量了不同等温温度处理后钢的维氏硬度、500℃下晶界和晶内铁素体的纳米硬度,并探讨了晶内铁素体的形核位置. 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下等温处理时,随着钢中碳含量的增高,钢中非共析铁素体的含量降低,铁素体晶粒的尺寸减小,钢的硬度升高. 在500℃等温处理后,晶界铁素体的纳米硬度远高于晶内铁素体的纳米硬度;且随着碳含量的增高,晶界和晶内铁素体的纳米硬度都随之升高,但各实验钢中晶内铁素体的纳米硬度相差不大. 适当的夹杂物和先析出晶内铁素体都可以作为形核位置诱导晶内铁素体析出.  相似文献   
80.
对金属构件中不可见疲劳裂纹进行有效的检测是保证其安全服役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利用共线异向混频技术对不可见疲劳裂纹进行检测和定位。当两列共线异向超声波在金属构件内相遇时,会与疲劳损伤发生非线性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试件疲劳裂纹长度的增加,混频非线性系数单调递增,这与材料内部微观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此外,通过控制两激励信号的延迟时间,使两列激励信号的相遇位置沿试件的水平方向由左向右移动,利用和/差频信号幅值最大值所对应的延迟时间对不可见疲劳裂纹进行定位。因此,利用共线异向混频技术可以对金属构件内部的不可见疲劳裂纹进行有效的检测和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