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65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关毅 《自然杂志》2018,40(1):71-78
正暗物质,这个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宇宙中"缺失质量"至今无法被直接证实,对于这片"物理学天空中的乌云",国际科学界一直执着探寻。英国《自然》杂志2017年11月29日在线发表报告说,基于中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收集的数据,中国科研团队获取了目前国际上在万亿电子伏特能段精度最高的电子宇宙射线探测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捕捉暗物质存在的"蛛丝马  相似文献   
52.
关毅 《自然杂志》2017,39(2):149-156
正在距地球约4 0光年的宝瓶星座,围绕一颗红色超冷矮星TRAPPIST-1,运行有7颗与地球大小、温度相似的行星。它们运转轨道与母星接近,接收到的光照与太阳系金星、火星或地球相似。这些岩态行星均可能有液态水存在,其中已有3颗行星被确定位于宜居带,是潜在的生命家园。这简直如同太阳系的翻版。7颗行星相距不远,如果站在其中一颗行星的表面,就可以欣赏其他行星的升起和落下。按照美国航天局的说法,这一最新发  相似文献   
53.
正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如今已经发现了超过200种以前不为人知的病毒,此类病毒能够导致包括流感和出血热等在内的疾病。科学家同时还追踪了这些RNA病毒在数亿年前的起源,当时大多数现代动物才刚刚出现。美国圣彼德斯堡南佛罗里达大学环境病毒学家Mya Breitbart说,这些发现可以帮助科学家识别未来有可能感染人类的RNA病毒。研究人员在  相似文献   
54.
<正>科学家2015年3月4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东非发现了一块带着5颗完整牙齿的不完整下颌骨,这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人属化石,有可能改写人类的进化时间表。这块下颌骨2013年出土于埃塞俄比亚阿法尔州。分析表明,该化石可追溯至275万年至280万年前,比此前发现的最早的人属化石早了约40万年。由于有关化石极度缺乏,考古学家此前认为,人属可能直到230万年  相似文献   
55.
关毅 《自然杂志》2018,40(5):379-388
正2018年7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发布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首次进入"最具创新力经济体"前20名。近年来,中国重大成果、专利申请、科研论文"井喷",创新指数排名不断上升;但另一方面,关键核心技术被发达国家"卡脖子"的消息也见诸报端。那么,究竟应当如何看待中国科技  相似文献   
56.
<正>经过两年的等待,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终于等来了自己的第二次运行。人们还记得,它的第一阶段运行便证实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因此有理由相信,它还会继续带来惊喜,这一切只是时间问题。与此同时,利比里亚的埃博拉疫情宣告结束,标志着这个国家在经历了15个月的噩梦后终于迎来了新的开始。也许,重启的不仅仅是希望。  相似文献   
57.
关毅 《自然杂志》2013,(1):21+29
天文学家已经发现可能有5颗行星正在围绕鲸鱼座T星(Tau Ceti)运行,后者是太阳系外距离我们最近的单一恒星,其温度和亮度与太阳相近。如果这些行星真的存在,其中一颗与恒星保持适当距离的行星可能拥有适宜的温度、由液态水形成的海洋,甚至还有生命。但现在还不要急于背上行囊——这一发现依然需要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58.
关毅 《自然杂志》2019,41(5):376-383
<正>近来,美国科技界人士纷纷表态反对美国政府打压外国科学家的行为。2019年8月21日,大约150名美国科研领军人物联合署名,反对美国政府和一些高校排挤、打压中国和华裔科学家,认为这种恐吓的气氛将让众多在美工作的杰出中国和华裔科学家离开美国,也向其他在美工作的外国科学家传递令人不安的信号。8月30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博林格在美国媒  相似文献   
59.
关毅 《自然杂志》2019,41(1):71-78
<正>2018年11月26日,来自深圳的研究人员贺建奎宣布,一对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消息一经公布,旋即引起质疑。百余名科学家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坚决反对、强烈谴责",认为这项所谓研究的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形同虚设"。科学构想可以天马行空,然而一旦牵涉到生命安全和社会伦理,具体的操作和执行过程就必须严格遵循学术伦理和学术规  相似文献   
60.
复合微生物产絮凝剂的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的无机絮凝剂存在用量大、絮凝效果欠佳、易(如铝盐絮凝剂)造成二次污染的缺陷,而大多数人工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残留单体又会对人体造成毒害(如聚丙烯酰胺).因此,探索和开发新一代具有无毒、无害、无二次污染絮凝剂已经成为水处理研究领域的热点.微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