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65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CAD/CAM综合实验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机械制造专业高年级学生computer aide d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综合实验课程,给出了适合学生设计、加工制造的实验题目及实验实施方案。最后介绍了谐波减速器组综合实验的设计与制造实例。  相似文献   
42.
关毅 《自然杂志》2012,34(2):114-118
“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来自中国的最重要的物理学发现。”一位外国科学家在评价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时这样说道。这项成果不但指明了未来中微子物理的发展方向,同时对于中国粒子物理领域,乃至整个科学界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无独有偶,这段时间另一件让全球科学家关注的事情也与中微子有关。2011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微子超光速”事件竟然可能是由于光缆连接不当造成的。尽管这并非是最终的结论,但它无疑告诉我们,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只有脚踏实地、严肃认真,才能做出最棒的研究。  相似文献   
43.
关毅 《自然杂志》2012,34(6):359-363
2012年即将结束,随着本年度各项诺贝尔奖相继出炉,特别是莫言为中国获得了首个诺贝尔文学奖,相关的话题无疑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然而除此之外,一则貌似不起眼的新闻却有可能对国际科学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2012年10月22日,意大利一地方法院以“过失杀人罪”分别判处6名意大利地震专家和1名前政府官员6年监禁。这一判决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国际科学界纷纷对此作出强烈反应,批评反对之声不绝于耳。人们不禁要问,科学究竟容不容得半点失误。  相似文献   
44.
关毅 《自然杂志》2014,36(4):297-305
正这个夏天有付出,也有收获;有惊喜,更有失望。2014年7月2日,《自然》杂志正式撤回两篇于1月发表的曾引发巨大争议的细胞论文,这意味着这场历经5个月的调查终于画上了句号。论文中的多项错误都已"现形",数个重复试验也以失败告终。论文第一作者小保方晴子被所在的学术机构认定为学术不端,其所在的研究中心也有可能被关闭。美国卫生官员和专家则在7月10日宣布,曾被认为"治愈"的一名艾滋病女童在停药两年多后体内再次检测出HIV。这  相似文献   
45.
关毅 《自然杂志》2013,35(5):378
就在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历了人类科学史上最伟大的成就。根据科学家的测算,1977 年发射的“旅行者1 号”探测器已在2012年8 月25 日前后飞出太阳系,目前正在寒冷黑暗的星际空间中“漫步”。人类终于跨出了向星际空间进军的标志性的第一步。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飞跃,无疑将激励全世界的科学家在奔向宇宙的漫漫征程中,继续不懈地探索。  相似文献   
46.
关毅 《自然杂志》2016,38(5):377-386
<正>中国于2016年8月16日成功发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引发了全球科技界的关注和热议。这不再只是一个中国的科研大事,因为它所获得的任何成果,必将是世界性的。中国此次发射量子卫星的主要任务,是执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广域量子通信网络、星地量子纠缠分发以及地星量子隐形传态等多项科学实验任务。这都是量子信息技术的最前沿研究,自然是举世瞩目。9月15日晚,正值中秋月圆夜,天涯共此时,中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飞天",叩开了中国空间站时代的大门。全球业  相似文献   
47.
<正>全球最大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曾译作"太阳驱动")2号于当地时间3月9日早晨7时12分(北京时间9日11时12分)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起飞,开始首次环球飞行。在"阳光动力"项目位于摩纳哥蒙特卡洛的项目控制中心,全体工作人员注视这架来自瑞士的巨大太阳能  相似文献   
48.
关毅 《自然杂志》2015,37(6):461-469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2015年10月 5日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 医学奖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的药学 家屠呦呦等三名科学家,以表彰他 们对疟疾等寄生虫病机理和治疗的 研究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屠呦呦 分享了这份诺奖的一半,“以表彰 她对治疗疟疾新药的发现”。这是 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 研究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 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最高奖, 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世界最高奖。 世界上每年有约2亿人感染疟疾,在 全球疟疾的综合治疗中,青蒿素至少 降低了20%的死亡率及30%的儿童死 亡率,仅就非洲而言,每年就能拯 救10万人的生命。对于屠呦呦因青蒿 素而获奖,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胶体 与界面研究所所长、抗疟疾药物研 究专家彼得•泽贝格尔表示,这绝对 是“实至名归”。青蒿素的发现, 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的人特别是儿童 的生命,这项长期且艰难的基础性 研究显示出植物提取物在医药领域 的巨大潜力,将诺贝尔奖颁给这项 “对许多人生活产生积极影响的伟 大研究”再合适不过。  相似文献   
49.
关毅 《自然杂志》2015,37(1):65-71
<正>粒子加速器、气候协议、终结埃博拉、矮行星之旅、崭新实验室、胆固醇抑制药物、时空中的波、古老谜团的答案、政治与科学、海洋观测——这是《自然》看好的2015年十大科技领域;无独有偶,美国《科学》预测的2015年重要突破则是北极海冰、探测器与天体在太阳系中的相遇、LHC重启、联合免疫疗法。有时候,温故是为了知新。你,怎么看?  相似文献   
50.
正瑞士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对世界上第一批登革热疫苗的使用"踩了刹车",因为这种疫苗只适合在那些以前感染过这种疾病的人身上使用。这一举措无疑将使该登革热疫苗生产商——赛诺菲·巴斯德公司的潜在市场大为萎缩。当一个人第二次感染登革热时,这是最危险的。相关研究表明,将这种登革热疫苗注射到以前从未感染该传染病的人体内后,如果他们随后被登革热感染,则会导致其出现非常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