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65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关毅 《自然杂志》2014,36(6):451-458
正飞行10年、距离地球5亿多千米、7小时成功着陆、工作60小时。作为第一个在彗星上降落的人类探测器,"菲莱"创造了历史。正如欧洲航天局局长让-雅克·多尔丹所说,这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步,"我们的任务已载入史册"。彗星着陆器"菲莱"带着遗憾进入休眠欧洲航天局在几天里经历了大起大落:10年追星的"罗塞塔"探测器终于飞抵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并成功释放着陆器  相似文献   
12.
关毅 《自然杂志》2013,35(3):222-229
“暗物质到底是什么?”为回答这个问题,人类不惜耗费大量精力和资金。在这条困难重重的探索道路上,利用国际空间站开展实验的阿尔法磁谱仪项目首先取得进展。在这个国际项目中,中国科研人员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与国际同行联手完成了又一项媲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项目。无独有偶,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誉为“诺贝尔奖级”的科研成果。毫无疑问,中国科学家正在国际科技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赢得越来越大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关毅 《自然杂志》2012,34(3):176-180
这一次,美国人又创新了一把。首次把商业飞船引入了空间发射的新时代;无独有偶,把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分别建在两个国家尽管是一种妥协,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也不失为一种创新,一项尝试。[JP3]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一旦遇到此路不通,不妨动动脑筋,给科学也做个“搭桥手术”,或许一切就会迎刃而解,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在过去的70年里,飓风的速度正在变得越来越慢。如果风暴在一个特定区域停留时间较长——如2017年8月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东部地区停留近1周的哈维飓风,将会带来更多降雨,并有可能比快速通过的风暴产生更大的破坏。目前,科学家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但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未来的飓风可能会带来更大的灾难。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亚热带海面上的气旋性环流,强度达到一  相似文献   
15.
正国际电信联盟第二届"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全球峰会"2018年5月15日在瑞士日内瓦开幕。会议探讨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加速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并着重在卫生医疗、智慧城市、消除贫困等方面推动落实一批人工智能应用项目。目前,人工智能正走出实验室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大数据是推动力之一。这场"数据革命"可以帮助解决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但同时也对隐私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加剧了人们对就业  相似文献   
16.
关毅 《自然杂志》2019,41(3):224-230
<正>全球科研人员合作的"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2019年4月10日发布了人类获得的首张黑洞照片。长久以来,黑洞只不过是广义相对论的预言、爱因斯坦的方程、模拟电脑图像、引力波等项目的间接证据,或者科幻小说的想象。然而,当全球科学界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8个射电望远镜(阵)组成"地球级别"的虚拟望远镜阵列,同一时刻、同一方向,对准同一片遥远星空,就连黑洞——这些深藏于宇宙各处的引力  相似文献   
17.
关毅 《自然杂志》2017,39(3):222-230
正从天舟一号到C919大型客机,再到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科技创新领域"国之重器"的涌现,提振了国人信心,举世瞩目!天舟一号让走向深空更近一步,国产大飞机让梦想翱翔于蓝天之上,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向地球深部进军……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人的"朋友圈"被"大国重器"的突破刷屏了。科技创新是  相似文献   
18.
关毅 《自然杂志》2019,41(2):137-143
<正>2019年2月21日,由以色列一家私营机构主导制造的"创世纪"号月球探测器搭乘美国"猎鹰9"火箭,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开启奔月之旅。这是世界上首个非国家发起的探测器登陆月球任务,拉开了私营机构探索月球的序幕,标志着全球商业化探月大潮的来临。如落月成功,以色列将成为继俄、美、中之后第四个有探测器在月表着陆的国家。无独有  相似文献   
19.
正一项新的研究证实,一种耐寒的细菌群落竟然可以在智利的阿塔卡玛沙漠——这个地球上最干燥、最不适宜居住的环境下存活10年,并且是在没有水的前提下。这项工作应该能够平息许多人的疑虑,因为之前有关这个遥远地区存在微生物的证据多来自于瞬态的微生物。而且,由于这个地方的土壤与火星上的土壤非常相似,因此这些沙漠居民可能会给那些在那颗红色星球同样充满敌意的表面寻找生命的科学家带来希望。这项研究工作"很好地证明了这些生物确实在那里生活"。并未参与  相似文献   
20.
正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嫦娥奔月,举世瞩目。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圆满成功从某种意义上可谓是给2013年的中国科技探索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作为国际深空探测俱乐部的后来者和追赶者,中国一直坚持自主创新、有所作为。太空探索是全人类的事业,并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专利"。中国探月,为全世界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机会,共同推动航天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三号,中国航天不断创造新高度,探月梦又一次点亮中国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