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2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本文采用微扰理论,很好地解释了Fe~(3+):KMgF_3晶体中FeF_5O占位的异常大的零场分裂,研究表明,当O~(2-)取代F~-时,将产生很大畸变,使得四角晶场很强,最终导致异常大的零场分裂.研究发现,在各种影响零场分裂的因素中,O~(2-)和F~-离子的位移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立方晶体中6S(3d5)离子的零场分裂,其理论基础是扩展晶体场模型──该模型用两个参量(即ζte和ζtt)描述自旋-轨道相互作用。本文的研究表明,晶体场与自旋-轨道耦合的共同作用将产生零场分裂;除这个熟知的机理外,自旋-轨道耦合将单独贡献于零场分裂。这一新机理的形成,本质上是共价性作用,它导致ζte与ζtt的值不相同,最终作用于零场分裂,为了进一步揭示这一新机理,我们详细分析了各种贡献于零场分裂的耦合过程。结果发现:不同电子组态之间的耦合过程对零场分裂有一正的贡献,其值正比于ζte;而其它过程的贡献则为负,且正比于ζteζtt,因而,零场分裂的总值就决定于这两部分贡献之相对大小,而ζte与ζtt之间的细微差别将严重影响零场分裂的大小。应用这一新理论,本文成功地解释了一些过去的理论不能解的实验数据,如,对Mn2+:ZnFe,用过去的理论得α=0.3×10-4cm-1,比实验值(29.6×10-4cm-1)小两个数量级;用本文提出的新理论,则得α=24.8×10-4cm-1,与实验一致。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MgO:Fe3+晶体中的四角对称由荷补偿占位的局域结构与零场分裂参量的关系,从而从电子顺磁共振实验数据导出了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计算了掺入三价Fe3+离子和Li+杂质后,晶体RbCdF3和CsCdF3中的Fe3+-Li+缺陷中心的零场分裂参量,微扰计算进行到第六阶.将计算值与实验值比较,确定了配体的位置,并将本文的计算结果与前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在单模光子数叠加态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双模光子数叠加态情况。研究了双模光子数叠加态的压缩性质和量子统计性质,讨论了叠加态中粒子数、粒子数差、叠加态系数及叠加相位差对压缩性质及量子统计性质的影响,并将其结果与单模叠加态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双模单光子叠加态和双模双光子叠加态均存在和压缩,但只有双模单光子叠加态存在一般压缩。  相似文献   
16.
Al2O3:Ni^2+晶体的自旋哈密顿参量和光谱精细结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用完全对角化方法计算了Al2O3:Ni^2+的光谱精细结构的EPR参量,得到了与实验相符合的结果。同时,本文首次考虑了自旋-自旋相互作用对Ni^2+离子的EPR参量和光谱精细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完全对角化方法研究了3d3组态在MgTiO3:Cr3+晶体中的零场分裂参量D.结果表明:Cr3+(1)占位可以解释为Cr3+Mg-Ti4+Ti,同时Cr3+沿着C3轴远离向八面体中心移动0.05±0.01;Cr3+(2)占位为Cr3+Mg-Mg2+Ti,Cr3+向八面体中心移动0.09±0.01,这与前人用微扰公式得到的结果一致.本文同时还指出Cr3+(1)占位的另一种解释,即Mg2+Mg-Cr3+Ti,向八面体中心移动0.075±0.01  相似文献   
18.
考察了双模真空场与两个耦合二能级原子相互作用系统的双原子偶极振幅平方压缩和双模光场二次方H压缩,讨论了原子的初始相干性及原子间偶极相互作用对这两种压缩的影响,并揭示了原子偶极振幅平方压缩和双模光场的二次方H压缩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电子顺磁共振实验测出的立方零场分裂常数 a 导出了 KM_gF_3:Mn~(2+)和 KZnF_3:Mn~(2+)的晶场参量 D_q,由此计算出了激发态能级,结果与光谱实验符合很好,而用点电荷模型计算出 D_q 要大~10%,光谱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差很远.这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余万伦 《科学通报》1993,38(14):1283-1283
掺杂晶体的缺陷研究近年甚为活跃。在立方对称的KZnF_3晶体中掺入Fe~(3+)杂质,Fe(3+)取代Zn~(2+)。这通常称为立方占位,其自旋哈密顿(SH)参量的实验值为:D=0,F=0,a≡a_c=(52.7±0.2)×10~(-4)cm~(-1)。杂质较多时,晶体<111>方向的K~+出现空缺,形成K~+空位。SH参量的实验值为:D=103.4,F=-3.9,a=45.6(单位:10~(-4)cm~(-1))。Krebs和Jeck的实验进一步表明:K~+空位的产生使得Fe~(3+)的局域结构发生变化:Fe~(3+)向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