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38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9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66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本研究对广西兴安白石天坑的植物区系特征和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以探寻植物生物多样性与地理演化、天坑生境的密切关系。结果表明:白石天坑植物有65科117属131种,区系组成中乔木有21种,占总数的16.03%;灌木有28种,占总数的21.37%;藤本植物有13种,占总数的9.92%,草本植物占总数的52.67%。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科级水平可划分为6个分布类型,主要是世界广布(36.92%)和泛热带分布(32.31%);在属级水平可分为14个分布类型9个变型,热带分布类型有60属,占总属数的51.28%,温带分布类型有37属,占总属数的31.62%。白石天坑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受光照影响较大:天坑底部向洞穴纵深100 m区域,物种分布只有3科3种;向洞穴纵深50 m区域分布11科13种;天坑底部区域分布13科14种;天坑中部植物丰富度较高,为33科44种,天坑外围分布有48科84种。白石天坑植物区系以泛热带成分为主,温带区系为辅,植物区系受中国-日本植物区系的影响更明显。本研究结果丰富了岩溶地区植物区系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资料,为以后开展全球气候变化和喀斯特植物生物多样性变化相关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2.
为探讨广西桂林天坑资源状况及其植物资源可利用性,对桂林地区的岩溶地貌进行材料收集及实地调查,以了解桂林天坑分布、类型及其主要植物资源。调查发现桂林地区各县分布有17座天坑,且天坑区域的特色植物资源丰富,后期天坑植物种类和植物群落类型多样;早期和中期天坑群落植物组成多为草本和灌木植物,并对具有开发价值的植物进行了分类统计。研究结果为促进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生态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桂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3.
对广西乐业县大石围天坑洞穴群及其周边的苔藓植物进行调查研究,发现8个广西苔藓植物新记录种,分别为芽胞赤藓(Syntrichia gemmascens)、薄囊藓(Leptobryum pyriforme)、拟黑茎黄藓(Distichophyllum subnigricaule)、直叶灰石藓(Orthothecium intricatum)、粗裂地钱凤兜亚种(Marchantia paleacea subsp.diptera)、脆叶羽苔(Plagiochila debilis)、尖叶疣鳞苔(Cololejeunea pseudocristallina)以及疣瓣疣鳞苔(Cololejeunea subkodamae);同时,寒藓科Meesiaceae和灰石藓属Orthothecium也是广西首次记录的科属。本文描述了这些物种的主要识别特征,并提供彩色形态图版。  相似文献   
154.
采用电化学法,在低电位下壳聚糖与氯金酸混合为电解液,直接共沉积,制备出金-壳聚糖纳米复合膜修饰的电极.实验考查了壳聚糖与氯金酸质量比对金-壳聚糖纳米复合膜形貌的影响、不同沉积时间对其形貌的影响及不同沉积电位对复合膜的活性表面积的影响.并用此复合膜成功固定了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研制成无电子媒介的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免疫传感器.通过电化学交流阻抗、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研究免疫传感器的制作过程和电化学特性.考察了电极修饰过程中的抗原、抗体培育时间、pH值、温度等条件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该传感器在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为0.2~100mIU/mL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0.1mIU/mL.  相似文献   
155.
……科技塑造未来,创新推动发展。在人类文明开始步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在科教兴国普遍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的形势下,在科技进步与创新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决定性力量的条  相似文献   
156.
分析了信息时代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所具有的优势,论述了图书馆应该具备的服务理念,并对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7.
辽东山地老秃顶子濒危植物双蕊兰居群生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位实测法,对辽东山地老秃顶子濒危植物双蕊兰居群斑块栖居的森林群落及土壤环境特征以及森林枯落物和土壤环境的小尺度空间变异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双蕊兰居群斑块栖居于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色木槭(Acer mono)+紫花槭(Acer pseudo-sieboldianum)落叶阔叶林中,群落环境以庇荫凉湿为主要特点;(2)双蕊兰居群斑块内覆盖有厚度为5.8~9.0cm的森林枯落物,枯落物中所含C、N、Si、Ca、Al、Fe、K、Mg、S、Mn、P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4.84%、9.23%、8.87%、8.68%、2.32%、2.13%、1.30%、0.62%、0.47%、0.41%和0.24%,变异系数分别为15.5%、15.3%、72.7%、10.1%、79.5%、57.2%、61.8%、21.5%、12.4%、25.1%和6.6%;(3)双蕊兰居群斑块内棕壤土层厚约60cm,pH为6.22,土壤中SiO2、CO2、Al2O3、K2O、Fe2O3、Na2O、CaO、MgO、N、SO3、P2O5和MnO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0.86%、26.02%、12.07%、2.44%、2.41%、1.78%、1.56%、0.99%、0.81%、0.19%、0.13%和0.11%,变异系数分别为7.1%、17.1%、6.0%、10.1%、2.5%、6.0%、13.7%、1.7%、12.3%、14.7%、2.2%和2.0%.  相似文献   
158.
1895年伦琴发现了一种“新的辐射线”,这就是X射线。伦琴因这一发现而获得科学上最高荣誉,于1900年荣获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奖金。而今天辐射不再是一个那么受欢迎的概念了。关于原子能的辩论使一般公众已把辐射想象成为纯粹是莽撞的、放荡不羁的技术发展的后果。人们感到,核裂变及其放射作用是一种违反自然的想象。然而,辐射线,甚至还有可以证明对生物确有危害的电离射线,正是这个世界上最天然的物质。人类  相似文献   
159.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