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综合类   30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分析现有加速器数据,构造了描写强子相互作用的两分量模型。计算结果与从ISR能区到SPS能区的实验结果符合较好。由此提供了一种可以外推到超高能区并用于高山乳胶室实验Monte-Carlo模拟计算的强子相互作用模型。  相似文献   
12.
基于求解非线性方程组,对Sonmez等提出的修改Trivium算法进行了滑动攻击,找到了多于285的滑动对,远远大于原Trivium算法的滑动对数(239).在假设获得一个滑动对的基础上,攻击者可以恢复出修改Trivium算法的全部80 bit密钥,计算复杂度为O(235).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分析高山乳胶室实验记录的观测能量E_r(或E_h~((Y)))=3~20TeV的单根簇射事例,对初能范围为5×10~(12)~10~(15)eV的宇宙线质子在大气中的传播进行了Monte-Carlo模拟。探讨了形成该类事例的宇宙线粒子在大气传播中的历史特征,给出了单根簇射事例对应的初始能量分布、首次作用高度分布、平均作用次数和粒子成分比例等。这对于寻找从该类事例中挖掘出更多的有用信息的途径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科研生产中对于生物防治农业病虫害的研究日益深入,合理地利用害虫的天敌来减轻病虫害对作物生长过程的危害已成为科技工作者研究的重要目标.然而现有的技术手段无法高效可靠地获取作物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发生的时间、位置、虫害数量等试验数据,也因此无法确定虫害天敌的布放时机、数量、布放位置等,严重地制约着生物治虫在农业生产中的大规模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STM32的稻纵卷叶螟监控测量装置,为在农田等不宜架设大型设备的环境实时监控统计病虫害提供了有效可靠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联通公司、中广赛博三方共同启动的主题为“科考世界风探秘中国结——中国科学院可可西里科学考察探秘行动”,是人类首次在青藏高原腹地可可西里无人区进行的大规模科考探秘活动,将持续三年(每年至少进行为期40天的考察)。第一阶段科考活动于2005年9月中旬正式开始,10月下旬结束,共持续40多天。本次科考行动克服了许多困难,也取得了大量具有重大价值的成果。为详细了解第一阶段考察情况,中国科学院网站于目前对科考队主要成员进行了专门采访,特编发如下,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观测能量sum (E)≥100TeV的γ族的衰减特征.用蒙特卡洛模拟计算得到的垂向流强,3个不同大气浓度的γ族能谱,γ族在大气中的衰减长度以及其他可测量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均与相应的实验值相符。因此,模拟中所用的M-D-ND和M-SD-SH能大致正确地描述γ族事例的衰减特征。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由甘巴拉山乳胶室实验得到的∑Eγ=16~100TeVγ族事例的统计行为。给出了族的垂向流强、横向扩展及其他观测量。针对其初能平均地只比SppS能区高一个量级的特点,采用外推SppS实验结果建立的超高能核作用模型作了模拟计算。用计算结果解释了大多数统计特征并建议一种10~(14)~10~(16)eV能区根据刚度切割模型自然外推的初级宇宙线成分。对影响γ族横向扩展的因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19.
冯驰  丁林  胡杨 《应用科技》2013,(4):17-20
针对涡轮叶片表面温度不易测量的问题,利用辐射测温和扫描技术,提出了一种通过45°旋转反射面扫描系统测量涡轮叶片表面温度分布的方法.通过与叶片参考结构的对比,分析了涡轮叶片表面温度分布与叶片内部结构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面扫描系统可以简单、有效地提取涡轮叶片表面温度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0.
尖晶石具有高Os低Re含量的特性,能够抵抗变质、蚀变和风化作用对其Os同位素组成的影响,其Os同位素组成的测量值可以代表形成时的初始Os同位素组成.本文尝试用同一堆晶序列纯橄岩中尖晶石Os同位素组成和辉长岩中锆石年龄来反演地幔源区的Os同位素组成,为认识大洋岩石圈的形成和演化提供重要证据.西藏那曲蛇绿岩是新特提斯蛇绿岩的一部分,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形成于成熟的弧后盆地,其中发育同一堆晶序列的纯橄岩和辉长岩.辉长岩中锆石U-Pb年龄为183.7±1Ma.纯橄岩的全岩和分选出的尖晶石的Os同位素组成非常一致,排除了后期混染作用的影响,可以代表对流上地幔Os同位素组成.与碳质球粒陨石对比,尖晶石的?Os为?0.2~?0.3,表明那曲蛇绿岩的地幔源区为碳质球粒陨石型对流上地幔.因此,青藏高原大陆岩石圈主体属于残留的特提斯大洋岩石圈,是由中生代软流圈地幔顶部转化形成.这是首次运用能准确定年的堆晶岩中尖晶石Re-Os同位素组成来反演蛇绿岩地幔源区性质的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