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1篇
系统科学   55篇
丛书文集   23篇
教育与普及   859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53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26篇
  1997年   311篇
  1996年   20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固体渗硼及其在模具冷冲头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瑞才 《甘肃科技》2006,22(10):25-26,45
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以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宗旨,探讨以硼铁(Fe-B,20%B)为基的固体渗硼及其在模具冷冲头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2.
冲绳海槽中部沉积岩芯的古海洋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焱光 《科学通报》2001,46(Z1):68-73
根据冲绳海槽中部的两个沉积岩芯(155和180)浮游有孔虫的氧同位素变化特征, 结合沉积序列、千年尺度气候波动事件对比、碳酸盐旋回及AMS 14C测年等资料对岩芯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 对两岩芯沉积物中记录的古环境信息进行释读, 探讨研究区末次间冰期以来古气候的变化规律和冰消期内部的短时间尺度的气候突变事件. 结果表明末次冰期最盛时(氧同位素2期)冲绳海槽中部可能有古长江和古黄河的淡水影响, 冰期-间冰期氧同位素值及变化幅度证明了边缘海对气候变化的“放大”效应. 底栖有孔虫Uvigerina的δ 13C值在冰期时明显变轻, 表明冰期时黑潮主轴东移, 影响范围萎缩. 对180岩芯中存在的“新仙女木”(YD)期气候突变事件进行了对比分析, 表明冲绳海槽地区的气候变化虽然受全球气候变化的控制, 但一些地域性的因素(如东亚季风)对研究区也有一定影响. 还对“YD”事件的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 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Fairbanks将YD期解释为两大融冰事件引起两次海平面快速上升之间一个短暂的海平面回升-滞缓期的观点. 底层水团与西北太平洋深层水团的交换程度减弱, 含氧量降低, 对CaCO3物质的溶解作用增强, 并使得冲绳海槽地区的CaCO3旋回与“大西洋型”CaCO3旋回一致.  相似文献   
103.
郑彦鹏 《科学通报》2001,46(Z1):52-58
用最新获得的高分辨率单道地震剖面对南黄海盆地上部构造层进行了进一步划分, 结合钻井资料, 对晚第三纪中、晚期以来南黄海盆地的构造特征和环境演变进行了探讨; 研究表明, 浅层地震剖面揭示的声波基底代表了渐新世末-中新世初南黄海盆地的基本形态. 通过穿越盆地的典型地震剖面与重力布格异常、磁力异常剖面进行综合对比, 识别出盆地边缘断裂以及一些盆地内部构造, 并将其声波基底划分为盆地型、古生界型和岩浆侵入体型3种基底岩相类型.  相似文献   
104.
东太平洋表层沉积物蒙皂石的矿物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海平 《科学通报》2001,46(Z1):100-104
应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能谱(EDS)分析技术, 对东太平洋表层黏土组分沉积物中的蒙皂石族矿物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分析. XRD结果显示, 多数蒙皂石结晶不好, 约占黏土矿物总量的20%. 将研究区的蒙皂石族矿物划分为3种类型: 富铁蒙皂石(类型1)、富铁镁蒙皂石(类型2)和钠钙蒙皂石(类型3). 其中, 类型1在沉积物中分布最广, SEM下表现为蜂窝状, TEM下为呈聚集或分散趋势的毛发状, 或边缘微卷的云雾状集合体, 可以作为东太平洋“自生”蒙皂石的标型矿物种; 类型2在TEM下的形态与类型1相似, 呈现由极薄的片状向毛发状体过渡; 钠钙蒙皂石在TEM下则为边界模糊的板状体. 类型1是洋底火山物质蚀变的产物, 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区内热液活动的改造, 其中的一部分矿物也可能本身就是低温热液活动的产物. 类型2也是一种“自生”成因的蒙皂石. 类型3为外源的蒙皂石, 推断来自遥远且干旱的母岩区. 研究表明, 蒙皂石族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微形貌特征对沉积物来源、矿物成因及大洋沉积作用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南黄海现代沉积环境及动力沉积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学法 《科学通报》2001,46(Z1):1-6
基于南黄海600多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研究和对前人大量沉积学资料及水文学资料的分析, 阐述了南黄海现代沉积环境和动力沉积体系特征, 对存在广泛争议的泥质沉积物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 南黄海陆架可分为弱动力(低能)沉积环境和强动力(高能)环境, 低能沉积环境进一步划分为气旋型和反气旋型涡旋两种环境;高能环境则分为高能沉积环境和高能侵蚀环境. 陆架低能环境发育了泥质沉积体系. 在南黄海中部, 受海域中尺度气旋型涡旋(冷涡)的控制, 发育了冷涡泥质沉积体系, 而在南黄海东南部受反气旋型涡旋(暖涡)控制则形成了反气旋型涡旋泥质沉积体系(暖涡沉积). 二者在粒度、沉积速率、沉积厚度和矿物学特征上有明显区别. 陆架高能沉积环境发育了砂质沉积, 集中分布在南黄海的西部、南部及东北部海区, 在高能侵蚀环境区分布着大量砂岩砾石. 高能沉积环境中原有的细粒物质(黏土、细粉砂等)逐渐被悬浮、搬运至低能区沉积. 还建立了气旋型涡旋和反气旋型涡旋泥质沉积作用模式, 对南黄海泥质沉积体系的成因给出了系统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6.
蔡德陵 《科学通报》2001,46(Z1):16-23
利用1998年5月航次中所采集的南黄海海域7个断面、67个站位、5个层次的284个悬浮体样品和64个底质沉积物样品, 分析测定了样品的悬浮体浓度和悬浮体与底质沉积物中的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组成, 以研究悬浮体和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和运移过程. 由悬浮体浓度和颗粒有机碳δ 13C值的分布特征分析得出了南黄海沉积物搬运的主要格局. 由此格局可以认定, 在陆源物质向南黄海中部深水区的输送过程中底层起着比表层更为重要的作用. 黄海环流是决定南黄海沉积物搬运格局的一个重要控制因素. 由沉积有机质的碳同位素信号证实, 山东水下三角洲高沉积速率沉积物的主要物质来源是现代黄河物质. 在南黄海深水区的陆源沉积物主要来自废黄河物质和现代黄河物质, 现代长江物质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来自朝鲜半岛的陆源物质其数量和影响范围都是有限的. 由悬浮体和碳稳定同位素得出的结论得到了另一个独立的物源指示剂——多环芳烃的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107.
关于公路工程建设管理的几个实践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虎发 《科技信息》2011,(22):I0315-I0315
公路施工属于一次性工程项目,具有施工规模大,变动因素多,单位流动性强,行业竞争激烈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以项目管理为起点,以承包为纽带,以效益为根本,以质量为目标,搞好管理。本文以下详细介绍笔者摸索出的管理经验及其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8.
基于时不变综合系数的运输方式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在综合系数为时不变时的自组织演化动力学模型.对只有两种运输方式(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的情形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和演化态势分析,并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两种运输方式的竞争合作系统的演化方向存在多种可能,演化结果与竞争合作效应紧密相关.努力放大系统中的合作效应,使有益的运行模式逐渐占据优势可以引导系统向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9.
本文在Jung的思想启发下证明了一类指数型函数方程的超稳及其限制区域上超稳.同时,在Takahasi,Miura,Takagi的文章基础上证明了两类更一般的指数型函数方程在限制区域上的Hyers-Ulam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0.
本文采用信号处理的方法,在对运动心率检测中各种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人体运动心率实时检测方法。此法已在我国一些优秀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中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