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840篇
综合类   20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18篇
  1997年   296篇
  1996年   191篇
  199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冲绳海槽中部沉积岩芯的古海洋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焱光 《科学通报》2001,46(Z1):68-73
根据冲绳海槽中部的两个沉积岩芯(155和180)浮游有孔虫的氧同位素变化特征, 结合沉积序列、千年尺度气候波动事件对比、碳酸盐旋回及AMS 14C测年等资料对岩芯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 对两岩芯沉积物中记录的古环境信息进行释读, 探讨研究区末次间冰期以来古气候的变化规律和冰消期内部的短时间尺度的气候突变事件. 结果表明末次冰期最盛时(氧同位素2期)冲绳海槽中部可能有古长江和古黄河的淡水影响, 冰期-间冰期氧同位素值及变化幅度证明了边缘海对气候变化的“放大”效应. 底栖有孔虫Uvigerina的δ 13C值在冰期时明显变轻, 表明冰期时黑潮主轴东移, 影响范围萎缩. 对180岩芯中存在的“新仙女木”(YD)期气候突变事件进行了对比分析, 表明冲绳海槽地区的气候变化虽然受全球气候变化的控制, 但一些地域性的因素(如东亚季风)对研究区也有一定影响. 还对“YD”事件的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 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Fairbanks将YD期解释为两大融冰事件引起两次海平面快速上升之间一个短暂的海平面回升-滞缓期的观点. 底层水团与西北太平洋深层水团的交换程度减弱, 含氧量降低, 对CaCO3物质的溶解作用增强, 并使得冲绳海槽地区的CaCO3旋回与“大西洋型”CaCO3旋回一致.  相似文献   
142.
郑彦鹏 《科学通报》2001,46(Z1):52-58
用最新获得的高分辨率单道地震剖面对南黄海盆地上部构造层进行了进一步划分, 结合钻井资料, 对晚第三纪中、晚期以来南黄海盆地的构造特征和环境演变进行了探讨; 研究表明, 浅层地震剖面揭示的声波基底代表了渐新世末-中新世初南黄海盆地的基本形态. 通过穿越盆地的典型地震剖面与重力布格异常、磁力异常剖面进行综合对比, 识别出盆地边缘断裂以及一些盆地内部构造, 并将其声波基底划分为盆地型、古生界型和岩浆侵入体型3种基底岩相类型.  相似文献   
143.
南黄海现代沉积环境及动力沉积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学法 《科学通报》2001,46(Z1):1-6
基于南黄海600多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研究和对前人大量沉积学资料及水文学资料的分析, 阐述了南黄海现代沉积环境和动力沉积体系特征, 对存在广泛争议的泥质沉积物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 南黄海陆架可分为弱动力(低能)沉积环境和强动力(高能)环境, 低能沉积环境进一步划分为气旋型和反气旋型涡旋两种环境;高能环境则分为高能沉积环境和高能侵蚀环境. 陆架低能环境发育了泥质沉积体系. 在南黄海中部, 受海域中尺度气旋型涡旋(冷涡)的控制, 发育了冷涡泥质沉积体系, 而在南黄海东南部受反气旋型涡旋(暖涡)控制则形成了反气旋型涡旋泥质沉积体系(暖涡沉积). 二者在粒度、沉积速率、沉积厚度和矿物学特征上有明显区别. 陆架高能沉积环境发育了砂质沉积, 集中分布在南黄海的西部、南部及东北部海区, 在高能侵蚀环境区分布着大量砂岩砾石. 高能沉积环境中原有的细粒物质(黏土、细粉砂等)逐渐被悬浮、搬运至低能区沉积. 还建立了气旋型涡旋和反气旋型涡旋泥质沉积作用模式, 对南黄海泥质沉积体系的成因给出了系统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4.
蔡德陵 《科学通报》2001,46(Z1):16-23
利用1998年5月航次中所采集的南黄海海域7个断面、67个站位、5个层次的284个悬浮体样品和64个底质沉积物样品, 分析测定了样品的悬浮体浓度和悬浮体与底质沉积物中的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组成, 以研究悬浮体和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和运移过程. 由悬浮体浓度和颗粒有机碳δ 13C值的分布特征分析得出了南黄海沉积物搬运的主要格局. 由此格局可以认定, 在陆源物质向南黄海中部深水区的输送过程中底层起着比表层更为重要的作用. 黄海环流是决定南黄海沉积物搬运格局的一个重要控制因素. 由沉积有机质的碳同位素信号证实, 山东水下三角洲高沉积速率沉积物的主要物质来源是现代黄河物质. 在南黄海深水区的陆源沉积物主要来自废黄河物质和现代黄河物质, 现代长江物质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来自朝鲜半岛的陆源物质其数量和影响范围都是有限的. 由悬浮体和碳稳定同位素得出的结论得到了另一个独立的物源指示剂——多环芳烃的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145.
针对商品进销存流转过程的费用问题 ,提出了建立费用数学模型的方法 ,并对经销过程中的动态成本优化问题给出了一系列算法 ,其中的保本保利模型与算法揭示了经营成本变动与商品在库时间的内在联系 ,为成本的优化控制奠定了基础 ,具有很好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  相似文献   
146.
确定事例特征权值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事例特征权值的确定问题 ,提出了 Delphi和 AHP相结合的权值确定方法 ,以及二次规划模型权值确定法和信用统计权值确定法 .这些方法在事例特征权值的确定中 ,有助于减少主观性 ,增加客观性 .  相似文献   
147.
刘以训 《科学通报》2000,45(6):607-611
用原位杂交方法研究了人早期胎盘中膜型金属蛋白酶(MT-MMP-1)和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分布。结果表明:(1)在绒毛滋养层细胞和与其邻近的蜕膜细胞中MT-MMP-1和TIMP-1的表达量相对较高;(2)在基底盘,Rohrs和Nitabuch纹间的外绒毛膜滋养细胞,滋养层和蜕膜的腺体细胞表达最高;(3)胎膜分离层和绒毛干的少量细胞滋养层细胞以及蜕膜和绒毛干的血管壁上有明显的MT-  相似文献   
148.
纳米管TiO2的形貌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张顺利 《科学通报》2000,45(10):1104-1108
对新型纳米管状TiO2的形貌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了考察,发现此种TiO2纳米管由2~5个单层TiO2分子组成,管内径在4.2~5.9nm之间,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这379m^2g和1.431cm^3/g),对染料活性艳红X-3B的脱色活性可比DegussaP-25TiO2提高约2倍,是一种很有希望在光催化和复合纳米材料等方面应用的新型TiO2材料。  相似文献   
149.
张干 《科学通报》2000,45(Z1):2758-2762
报道了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湖相沉积物的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冻土湖沼沉积物的正烷烃往往以C23为其主峰,源自于苔藓植物有机质的优势输入;南极乔治王岛湖相沉积物中富含异构和反异构脂肪酸,反映沉积区的细菌作用较强;脂肪酸C18:2/C18:0与甾醇ACI指标的剖面相关性,表明 C18:2脂肪酸源自内生藻类.脂肪酸C18:2/C18:0比值的剖面变化反映区内11/9和3 kaBP气温较低;首次在南极淡水湖盆沉积物中检出长链不饱和酮化合物,推测其生源为定鞭金藻属藻类,其高C37:4相对含量与南极严寒气候对应.  相似文献   
150.
邵源 《科学通报》2000,45(11):1163-1167
为了探讨CD2分子的信号传递功能,以编码CD2胞内区(Th4211-Gln336)肽段的cDNA为“钓饵”,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从激活的人T淋巴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与之相互作用蛋白cDNA序列,并采用免疫共沉淀法鉴定该蛋白在体内CD2胞内区结合的特异性,克隆并鉴定了一个与CD2胞内区特异性结合的胸内蛋白分子与v-fos转化效应蛋白(Fte-l)同源,Fte-1参与细胞转化、生长、蛋白合成及向线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