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835篇
综合类   1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16篇
  1997年   296篇
  1996年   19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具有极大秩幂零根基的完备Lie代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林生  ()孟道骥 《科学通报》1998,43(16):1717-1720
用半单Lie代数表示论方法实现了具有极大秩幂零根基的完备Lie代数,完全刻划了这类完备Lie代数的结构,给出了这类轩Lie代数的同构定理,作为推论,实际上给出了具有交换幂零根基的完备Lie代数的分类,最后证明了极大秩害虫零Le代数不能作为代数的要基。  相似文献   
162.
彭平安 《科学通报》2000,45(Z1):2689-2694
研究了江汉盆地潜江组一剖面样品的矿物学、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结合这一盆地的其他研究资料,认为江汉盆地形成的未成熟油主要与碳酸沉积阶段形成的有机质有关,在未成熟油储量统计时,只有计算碳酸盐沉积阶段形成的沉积物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3.
()包景东  ()卓益忠 《科学通报》1998,43(14):1493-1496
提出了一个研究分子马达单向梯跳运动的含色噪声的偏压涨落模型。在绝热近似下给出了几速流的表达式。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了马达分子的力与速度关系和梯跳运动。  相似文献   
164.
程驿 《科学通报》1999,44(14):1520-1523
为探索稀土经消化吸收的可能以及进入血液后对红细胞膜结构和通透性的影响,用原子力显微镜和Fourier红外去卷积技术对20mgCeCl3/kg体重剂量连续灌胃70d的Wistar大鼠红细胞膜精细胞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虽大鼠红细胞保持其完整性,但其表面的颗粒状膜蛋白的二级结构有改变,发生聚集、交联,脂区扩展,形成“畴”结构,此结构可能与红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65.
许多实验表明钙子在光系统Ⅱ的放氧过程起着重要作用。报道了固钙离子丧失引起的光系统Ⅱ的二级结构变化。结果显示钙离子的丧失可导致部分α-螺旋结构向转角和折叠结构的转变,但补加钙离子后,只有转角结构能够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66.
上海马桥遗址文化断层成因研究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考古部门多年发掘已证实在上海地区乃至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普遍存在新石器时代以来成因不明的文化断层现象,即前后应当相继的文化层中间出现不同时间尺度、不含任何文化遗物的自然淤土、泥炭或沼铁层.从这一点出发,笔者近年来对马桥遗址文化断层的成因作了进一步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67.
Fe-Si基合金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软磁材料。近年发展起来的纳米微晶Fe_(73.5)Cu_1Nb_3Si_(13.5)B_9合金(即Finemet)具有优良的软磁性能,它由粒径10~20nm的α-Fe(Si)晶粒和剩余非晶相组成。许多工作表明这类材料的优良软磁性能与纳米量级大小的晶粒和传递交换耦合作用的界面有关。另外,Finemet是带状材料,其应用受到一些限制。文献[1]报道了通过机械合  相似文献   
168.
高分子复合永磁材料,亦即塑料磁铁,它是由铁氧体粉或稀土永磁粉与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它具有烧结磁体所不具备的一系列优点,即:工艺性好,可以采用塑料、橡胶的生产设备,能够高效率地进行成型加工;尺寸精度高,产品可以不用机械加工而一次成型;还可制成形状较复杂的产品,它的机械强度高,有较好的机械韧性,不易破碎,在受冲击的部位使用起来比较安全,比重较轻,在成型过程中出现的烧口以及废品,经过退磁,破碎后仍可回收  相似文献   
169.
斜方辉石是指Mg_2[Si_2O_6]-Fe_2[Si_2O_6]二元系固溶体并结晶成正交晶系的系列矿物。传统上,一般认为斜方辉石的空间群为Pbca。1974年Smyth根据一个月岩标本中的古铜辉石出现k为奇数的Okl衍射的事实提出,该斜方辉石具P2_1ca对称。以后又有一些人先后报道了若干陨石以及月球土壤的斜方辉石也具有P2_1ca空间群。但以Sasaki为代表的一些矿物学家则强烈怀疑P2_1ca斜方辉石的实际存在,且这一看法很快在矿物界占了主导地位。至于对产于地壳中斜方辉石的空间群属性,长期以来并未有人提出异议,只是曾有报道说南斯拉夫Goles山方辉橄榄岩中的顽辉石内见有P2_1ca晶畴。80年代中,笔者所在的科研集体在若干形成于不同地质年代、产状和化学成分亦不相同的斜方辉石中发现并确证,它们都出现k为奇数的Okl衍射。这些Pbca的禁止衍射的存在,使我们相信,不仅在月岩和陨石中,而且地球上一些斜方辉石的晶体结构也是P2_1ca对称的。在对其中产于承德黑山苏长伟晶岩中的P2_1ca紫苏辉石进一步作了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像的研究后,我们又获得了其空间群确为P2_1ca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170.
我国趋磁细菌的分布及其磁小体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1975年,美国生物学家Blakemore首次发现趋磁细菌(Magnetotactic bacterium).随后一些学者不断从各地的淡水池塘、河流、海洋沉积物表层及潮湿的草原土壤中分离到各种形态的趋磁菌(球形、杆形、弧形、螺旋形).在北半球分离到的趋磁菌会伺地理北极(即地磁南极S)游动;在南半球趋磁菌则趋向地理南极(即地磁北极N)泳动;在赤道附近则既有趋向S极,也有趋向N极的.趋磁菌为微好氧菌,革兰氏染色阴性(Gˉ),生有端生或丛生鞭毛,其对磁场的反应敏感是由于体内含有排成链状或散列的磁小体(magnetosomes).这些磁小体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美、英、德、日本等国的学者竞相开展研究,1991年日本的Matsunaga等人又分离出好氧生长的趋磁细菌.目前在我国趋磁细菌的研究很少,国内外更无黄土趋磁细菌的报道.本文就我国淡水湖泊及西安段家坡黄土等土壤中趋磁菌的分布、生物学及培养特征、磁小体的特性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