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4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83篇
系统科学   84篇
丛书文集   152篇
教育与普及   1001篇
理论与方法论   44篇
现状及发展   15篇
综合类   323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300篇
  1997年   404篇
  1996年   282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9篇
  1973年   7篇
  1964年   5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南沱冰期锰矿的起源和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杰东 《科学通报》1997,42(14):1538-1541
震旦纪南沦冰期锰矿保存了古海洋化学的宝贵信息,是南沱冰期沉积地层中不可多得的研究对象.它们的起源和形成时代对于探讨晚元古代末期全球发生的巨大地质变化及确定地层时序标准具有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对此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试图通过对南沱组锰矿的元素地球化学测定和Sm-Nd法定年,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2.
王台 《科学通报》1997,42(14):1548-1551
二硫键是维持蛋白质二维和三维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已知的二硫键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细胞周质(Periplasm)或真核细胞的细胞器中,大多数是分泌蛋白质或是膜蛋白质,很少存在于细胞质内.一般认为细胞质的高还原势是其缺乏二硫键蛋白质的重要原因,但是,细胞环境不是影响二硫键形成的唯一因素,在细胞(Escherichia coli)的细胞周质内已发现3个能催化二硫键形成的蛋白质,它们是分泌蛋白质形成二硫键必需的.Derman等将细菌中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的基因缺失后,发现在细菌细胞质中合成的外源碱性磷酸酶及其他外源蛋白质能形成二硫键,认为细胞质有催化二硫键形成的机制,只是某些因素如硫氧还蛋白还原酶阻止了二硫键的形成.本文报道了枯草杆菌细胞质中的一个二硫键蛋白质,并讨论了细胞发育状态对该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人肾癌TIL细胞抗原受体Vβ基因的优势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学义 《科学通报》1997,42(14):1552-1555
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技术的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对T细胞抗原受体谱(TCR reper- toire)的研究,已能够以此分析TCR α和β链编码基因V区和J区片段限制性取用(Re-stricted usage)的格局,确定抗原驱动下发生寡克隆扩增的T细胞及其特点,有可能为肿瘤特异性免疫干预开拓新的前景.有关尝试已在人体黑色素瘤、肝细胞癌中获得结果.由于T细胞识别的是抗原肽和MHC分子构成的复合物,以往的研究往往忽略了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供者的HLA背景,致使结果不一致.本研究采用qPCR技术分析人体肾细胞癌取用TCR Vβ格局的同时,测定肿瘤细胞表面HLA Ⅰ类抗原表达状况,并作HLA分型.现报告对3例患者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4.
湘南道县辉长岩包体的年代学研究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郭锋 《科学通报》1997,42(15):1661-1664
<正>华南地区中生代以来的构造-岩浆活动及伴生的多金属矿产一直为地质学家所关注,而对华南地区构造体制转变的具体时期则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95.
杜永泰 《科学通报》1997,42(15):1672-1674
数字电子技术中,设计一个时序电路的关键是根据状态转换图求出其状态方程和触发器的激励方程.异步计数器电路中,各触发器的时钟端不是连接在一起的,因而,要想由状态转换图求出各个触发器对于各自本身时钟的状态方程是比较困难的.在一般的数字电路文献中给出了求解方法,但比较繁琐,也不容易掌握.笔者在分析异步计数器电路时,提出了时钟变量的概念和求解方法,并导出了以统一外时钟为基准的各触发器的状态方程.利用这种状  相似文献   
96.
梅磊教授建立了一种新的脑电波分析技术——脑涨落圈技术(encephalofluctuograph technology,ET),从功率和频率两个角度分析脑波的涨落过程,以研究脑功能的自组织活动及其时空构型,并已出版专著和开始临床应用,认知活动是人及的高级功能,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盲语等能力,是整个大脑复杂活动和自组织的产物,鉴于所获得的结果比较丰富,本文只着重扼要地报告我们对不同年龄和认知功能成人脑涨落圈功率空间构型比较研究的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97.
简要介绍单片开关集成稳压器L4960的性能特点,阐述同L4960构成的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给出了应用电路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98.
王伟民 《科学通报》1997,42(17):1890-1893
在铸造法制金属基复合材料过程中,金属基体与增强相间相互润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解决金属液/增强相间润湿性问题的途径主要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种,施加电流是一种物理方法,与化学涂层、添加合金元素等化学方法相比,它不会给金属液带来成分的变化,或在界面上产生严重的化学反应,使得界面的强度受到破坏;该法与其他物理方法如压力浸渗。搅拌铸造、超声振动相比,将避免气体或氧化膜的混入,而且所需设备简易.然而,电流对金属液/固相润湿的作用很少有报道.在金属基复合材料大家族中,金属基体多采用共晶系合金,如Al-Si,Al-Mg,Fe-C系等;增强相常用石墨、钨丝、碳纤维等导体材料.故本文选择典型二元共晶系Sn-Pb合金作为金属液,导体纯铜作为固相衬板,用座滴法来研究电流对液固两相润湿过程的影响,本文用Gouy-Chapman和Stern双电层理论来分析相关现象.  相似文献   
99.
萃取有机相中凝胶态的形成与FT-IR光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玉华 《科学通报》1997,42(1):37-41
从70年代末吴瑾光等发现皂化酸性萃取剂是一个形成油包水型微乳状液(w/o mi-croemulsion)的过程以来,萃取有机相的聚集态结构研究越来越受到萃取化学家和胶体化学家的重视.各种传统的测试手段(如金属离子的液液分配平衡、界面张力的测定等)及现代化实验方法如FT-IR,NMR,TEM,LS(光散射),PCS(光子相关光谱)等被用来研究萃取有机  相似文献   
100.
方波伏库仑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金垣 《科学通报》1997,42(1):51-56
前人对方波伏安法(square wave voltammetry,简写 SWV)的研究侧重于如何降低充电电流和增加法拉第电流而忽视了对随机噪声的研究,但在测量过程中难免存在噪声的影响,特别当测量浓度较低时,噪声的存在会严重影响检测下限的降低.因此,在研究如何降低充电电流的同时,也应研究如何降低噪声,以降低检测限.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的采样技术,旨在降低方波伏安法中随机噪声的影响,达到提高灵敏度、降低检测限的目的.该法的理论依据是数理统计学中有关误差分布的规律之一,即对于一组测量值,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因而各测量值相对于测量平均值的误差之和为零.具体作法是在每一个方波脉冲后期的一段时间内进行连续多点采样,将这一系列的采样电流值对相应的时间区间进行积分得到电量(单位:C),然后将方波前后两个半周期的积分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