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6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耕作土壤可蚀性颗粒的风洞模拟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风洞实验室对半干旱地区3种典型土壤进行风蚀模拟测定,并通过粒度分析,揭示了耕作土壤可蚀性颗粒的粒径范围,组合特征及不同粒组含量随侵蚀风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82.
大豆属植物导管分子中不同类型内含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光学显微技术对大豆属植物根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中侵填体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在半野生大豆的导管分子中存在细胞型、橡胶型和晶体型侵填体,且数量较多;其他三种类型的大豆导管分子中只含有细胞型侵填体,栽培大豆导管分子中侵填体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83.
大豆属4种类型植物离析导管分子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导管分子离析及光学显微技术,对大豆属4种不同类型植物茎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进行了比较结构学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半野生、半栽培和栽培大豆茎离析导管形态存在明显差异,即: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半栽培大豆,栽培大豆的导管分子长度依次缩短,直径依次增大,根据导管分子演化原理,认为野生大豆导管分子较原始,栽培大豆导管分子的演化地位较高级。  相似文献   
84.
野生大豆抗盐解剖结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光学技术的二维结构与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的三维结构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大豆解剖结构与大豆育种学等交叉学科领域,对野生大豆的抗盐解剖结构及其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培育出了耐盐高蛋白大豆新品种,实验观察结果证明,抗盐野生大豆不但茎、叶表面具有盐腺这一特殊泌盐结构,而且植物体内部也具有抗盐结构.发现抗盐大豆管孔团明显多于普通大豆的管孔团,且其导管分子的管间纹孔式为粗而密的互列式,次生维管射线多列化.野生大豆抗盐结构的研究为筛选抗盐种质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85.
本文简要综述了大豆的起源,分别从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以形态结构的角度,将栽培大豆较野生大豆进化的形态结构学依据进行了综述。旨在从结构植物学角度为大豆属(Glycine)植物起源及系统演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6.
张培瑜 《科学通报》1999,44(17):1872-1874
讨论了《竹书纪年》中“懿王元年 ,天再旦于郑”的记载 ,认为这可能是关于发生在公元前899年的一次日环食现象的记录 ,并由此讨论了地球自转速率的长期变化 .  相似文献   
87.
两种生境条件下秋子梨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石蜡制片和光学显微镜技术对白城地区和长春地区两个不同生态环境中生长的秋子梨(花盖梨)(Pyrus vssuriensis Maxim.)进行了结构植物学研究,结果发现:生长在白城地区的秋子梨演化出了不同形态的抗盐碱结构.证明了植物颉颃盐碱逆境导致结构变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88.
本文简要综述了大豆的起源,分别从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以形态结构的角度,将栽培大豆较野生大豆进化的形态结构学依据进行了综述.旨在从结构植物学角度为大豆属(Glycine)植物起源及系统演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9.
温和条件下四方相偏钛酸钡的水热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TiO_3是典型的铁电、压电材料,是制备高介陶瓷电容器和多层陶瓷电容器的主要原材料.制备BaTiO_3的传统方法是将BaCO_3和TiO_2等摩尔混合并于1250~1300℃的高温条件下锻烧,但BaTiO_3成品纯度低,粒度粗(4μm)和分散不均一.近年来,又发展了所谓溶胶(sol)-凝胶(gel)法,sg法所采用的醇盐原料一般比较昂贵,而且在热分解过程中及易在BaTiO_3颗粒表面包覆有机物,引入氧缺陷甚至发生硬团聚.水热法可以获得纯度高、粒度均细的BaTiO_3,水热法制备BaTiO_3的工作已有不少报道.这些工作中,温和条件制备的  相似文献   
90.
自锁模钛宝石激光器中的脉冲压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通报》1996,41(6):495-498

自锁模钛宝石激光器1991年问世以来,已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由于其激光频谱范围宽,能够产生短的脉冲,输出功率高和工作稳定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获得广泛应用。我们在1994年自行研制的自锁模钛宝石激光器获得50fs的基础上,经过改进,由此激光器获得了19fs的激光脉冲。本文将介绍这一激光器中脉冲压缩的实验研究。 1 实验 钛宝石激光器能够自锁模产生超短脉冲的原理是利用钛宝石激光晶体中的光克尔(Kerr)效应产生自聚焦与自相位调制(SPM),使激光工作频谱展宽。由激光锁模原理可知,工作频谱△v越宽,能得到的锁模脉冲宽度△t便越窄。然而,工作频率越宽,激光器腔内元件引起的群速度色散(GVD)又会使脉冲增宽,限制了脉冲的进一步压缩。为此,人们在腔内装置了群速度补偿棱镜对,使其能产生短的脉冲。由上述可知,要使钛宝石激光器产生短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