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2篇
系统科学   61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22篇
研究方法   4篇
综合类   679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Several aspects of cortical organization are thought to remain plastic into adulthood, allowing cortical sensorimotor maps to be modified continuously by experience. This dynamic nature of cortical circuitry is important for learning, as well as for repair after injury to the nervous system. Electrophysiology studies suggest that adult macaque primary visual cortex (V1) undergoes large-scale reorganization within a few months after retinal lesioning, but this issue has not been conclusively settled. Here we applied the technique of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to detect changes in the cortical topography of macaque area V1 after binocular retinal lesions. fMRI allows non-invasive, in vivo, long-term monitoring of cortical activity with a wide field of view, sampling signals from multiple neurons per unit cortical area. We show that, in contrast with previous studies, adult macaque V1 does not approach normal responsivity during 7.5 months of follow-up after retinal lesions, and its topography does not change. Electrophysiology experiments corroborated the fMRI results. This indicates that adult macaque V1 has limited potential for reorganization in the months following retinal injury.  相似文献   
62.
以硫酸为插层剂,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制备了膨胀石墨(EG)吸附剂.以聚乙二醇PEG(相对分子质量为10 000)和染料碱性嫩黄-O(ALYO)为吸附质,研究了其在EG上的吸附、竞争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性能.研究表明:1)EG对ALYO和PEG都有一定吸附能力,ALYO和PEG在EG上的吸附及竞争吸附等温线均为I型;2)在2组分共存竞争吸附中,第2种吸附质的存在会降低第1种吸附质在EG上的吸附量,ALYO和PEG在EG相同结构位点上存在竞争吸附;3)竞争吸附中EG对2种组分的总吸附量高于单组分体系中单个组分的吸附量,ALYO和PEG可以分别吸附在EG的不同结构位点上;4)吸附和竞争吸附过程均可以用准二级模型来描述,吸附速率常数随吸附过程温度的升高而增大;5)吸附作用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63.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型杯[5]芳烃衍生物5,11,17,23,29-五叔丁基-37,38,39,40,41-五羧甲氧基杯[5]芳烃,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其与铽(Ⅲ)离子形成1:1配合物的发光行为.结果表明,配合物的发光行为基于分子间能量转移,pH=8~10范围内荧光强度几乎没有变化,溶剂极性明显影响荧光的强度;通过紫外滴定和荧光滴定确定了体系的稳定常数.该主体化合物、铕(Ⅲ)离子和邻菲罗琳在无水乙腈中,于321nm激发波长下检测到铕(Ⅲ)的特征荧光.  相似文献   
64.
风口回旋区的传热传质过程与其内表面积密切相关.以COREX熔化气化炉物理模拟为基础,运用欧氏理论和分形理论确定了不同条件下回旋区的内表面积.结果表明:运用分形理论计算的回旋区内表面积较欧氏理论计算的回旋区内表面积大;随着气量增大,回旋区内表面积增大;随床层高度增大,回旋区内表面积减小;随排料速度增大,回旋区内表面积增大.  相似文献   
65.
在分析了实际轧制过程和样条有限条理论后,提出了轧制过程的动态链式模型,研究了实际轧制过程和链式结构的对应关系,给出了链式结构节点的孔型应力-应变数学描述式,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节点的智能结构。对每个Agent中知识过程和推理方法给出了一般性格式,同时给出了基本的对节点参数智能化修改的方法。  相似文献   
66.
《论语.泰伯》云:"天下有道者见,无道则隐。"《易.上系辞》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有两种处世方式,即出仕和退隐。隐逸之士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隐逸者因为其清高的外表及高尚的情操往往使人产生崇拜之情。范晔《后汉书》中增设了一批新的类传传目,其中包括《逸民列传》。南朝梁.萧统也关注到了隐逸之士,在编纂《文选》时选取了范晔的《逸民传论》。我们试从《文选》所选《逸民传论》为出发点,结合东汉历史背景,探析范晔思想中的逸民观。  相似文献   
67.
对云南曲靖褐煤进行H2O2、HNO3氧解提取黄腐植酸的研究,考察了H2O2、HNO,氧解中N—Mn—TiO2介孔催化剂对黄腐植酸产率和组成结构的影响,对系列氧化产物OFA和NFA进行了官能团含量定性、定量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N—Mn—TiO2介孔催化剂都能显著提高黄腐植酸的产率,催化剂1(N:Mn:Ti比为16:0.001:1焙烧温度400℃)、催化剂2(N:Mn:Ti比为16:0.001:1焙烧温度100℃)催化H2O2、HNO3氧解时产率较不加时分别增加了32.17%、10.69%和8.61%、7.49%.理化组成研究表明:加入催化剂后,H2O2氧解产物中的总酸性基含量变化不大,羧基含量增加,酚羟基含量降低,HNO3氧解产物中总酸性基、酚羟基含量降低.OFA与NFA的结构组成不同.  相似文献   
68.
根据试验数据,对农用生物质成型机生产线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项目具有良好的抗风险能力,各项评价指标均表明液压生物质成型机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具备产业化生产的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69.
蒙古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的民族之一.2002年全国调查显示,蒙古族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达40.21%,其发病原因与地理环境、生活习俗、吸烟、饮酒、饮食习惯、肥胖、OSAHS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0.
MWMPCA方法及其在间歇过程监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传统的多向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模型间歇过程监控的缺点,提出了一种移动窗多向主元分析(MWMPCA:Moving Window Multi-wa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模型.与MPCA方法比较,MWMPCA可很好地监控间歇过程操作的稳定性,在实时监控新的间歇过程时,只需利用已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同时还可根据实际反应情况调整主元的选取个数,以得到更好的监控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