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5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21.
该文结合本校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医用物理教学在留学生教育方面的改革和尝试,以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22.
在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环向转动的马赫数为常数的情况下,对于一定的等离子体压强和电流分布,平衡方程可以化为Grad-Shafranov-Helmholtz方程的形式,其中a1、a2与α的值与没有环向转动的情形均具有相同的物理意义.它可以形成单磁轴的传统嵌套磁面位形,也可以形成多磁轴的电流反向平衡位形.  相似文献   
23.
本文采用模板匹配及区域生长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图像感兴趣区域,所采用的模板是由彩色图像角点构成的特征多边形内角组合而成;采用最大位移法对感兴趣区域进行优先编码.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取图像感兴趣区域,而且图像感兴趣区域优先编码效果好.  相似文献   
24.
应用粒子输运模型来研究粒子温度扰动分布情况,得到了温度扰动分布函数与热传导率以及阻尼因子的关系,计算表明,在均匀介质系统下,其温度扰动分布函数伴随热传导率以及阻尼因子的增大在减小.电子输运由中心位置向等离子体边缘靠近时,温度扰动分布函数在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5.
利用电子回旋波电流驱动定域性好的特点,在数值上研究了电子回旋波对托卡马克中电流分布的控制.结果表明:电子回旋波频率、功率和波发射角度对电流分布起重要作用,优化计算得到了一组波参数.在此波参数下可以有效地驱动等离子体中心电流,并使之满足等离子体平衡电流的分布形式.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从漂移动力论准线性Fokker一Planck方程出发,推导出在感应电场存在下,射频波驱动等离子体电流由新经典电流jNC、射频驱动电流jRF、欧姆电流joh和附加电流jl组成,并给出了在高相速度极限下的解析式.在密度、温度分布给定下,若与波迹方程和波功率变化方程相结合,可以求出jllB在极向通量表面上的平均值(jllB),从而可以求解描述等离子体平衡的Grad-Shafranov方程,获得自洽的通量以及等离子体的平衡参量.  相似文献   
27.
根据中心负剪切模式中的等离子体温度分布和安全因子分布,通过将波迹方程与Fokker—P]anck方程联合进行求解,对中心负剪切模式中的电子回旋波电流驱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中心负剪切运行模式中,驱动电流大有较宽的分布,改变平行折射率可以控制波功率在等离子体中的沉积位置以及驱动电流分布的位置.  相似文献   
28.
利用几何光学方法对离子回旋波频段内的快波在等离子体中的传播进行了研究.其中考虑了等离子体的热效应,给出了热等离子体色散关系,通过数值求解波迹方程得到了波在等离子体中传播的轨迹,得到在合适的波参数下,快波可以在等离子体中传播,并可以传播到等离子体中心处,而且波在等离子体边缘处被多次反射入等离子体中,形成多次吸收.  相似文献   
29.
采用粒子模拟( PIC)方法,研究沿背景磁场传播的Alfven波与均匀磁化等离子体共振相互作用的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共振加热过程中,在平行和垂直于背景磁场的方向上,质子温度均得到增加,且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增加更为明显,等离子体温度呈现各向异性;同时,不同的波频率影响波粒子加热效果,并且一定范围内,共振加热期间,共振波频率越大,加热效果越好。而经过随机加热后,粒子动力学温度的最大值与波频率无关,仅仅与波的相速度相关。  相似文献   
30.
针对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Chinese fusion engineering test reactor,CFETR)的正常磁剪切平衡位形,采用测试粒子模拟方法,研究了存在磁流体动力学(Magnetohydrodynamics,MHD)低频(2,1)模磁扰动条件下CFETR聚变产物高能α粒子的损失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在无磁扰动时,α粒子的损失率很低,但在有磁扰动时,α粒子与(2,1)模发生了强烈的相互作用,α粒子的损失率随着(2,1)模磁扰动幅值的增大而显著增大,损失的α粒子的初始位置主要集中在(2,1)模中心位置附近,初始位置分布在靠近磁轴芯部区域的α粒子没有损失,所有损失的α粒子几乎都是从等离子体赤道面以下飞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