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4篇 |
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80篇 |
教育与普及 | 7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篇 |
综合类 | 1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5月21日,河南省与中国科学院举行科技合作座谈会,就加强省院合作,开展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等事宜进行了深入、广泛交流,达成了进行全面科技合作意向。 省长李克强对中国科学院院长路两样亲自带队到河南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河南省情,他说,随着中央“西部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加快科技进步是河南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中国科学院和河南省合作前景将会十分广阔.双方开展合作,必将对河南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路甬祥对河南省的热情热待表示感谢,并指出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同河南进行科技合作的力度,以实现河南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 相似文献
63.
日前,我省2000年度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揭晓。省农科院的房卫平、河南农业大学的刘震等22名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得300万元的经费资助。同时,省科委发布了委托省科技咨询评估中心对资助期满的1997年度11名基金获得者工作的评估结果。评估结果表明:1997年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顺利,成效明显。一是促进了一批跨世纪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的成长,加强了学术梯队和学术群体建设,巩固了学科优势。二是推动我省基础研究水平稳步提高,取得了一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成果。共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论文23篇,出版专著13部… 相似文献
64.
65.
证明了应用U变换方法可使在两个方向上具有循环双周期特性的系统控制方程组解耦,导出了解耦方程的基本形式,所得结果可广泛应用于循环双周期系统的静力与动力分析。 相似文献
66.
本文主要探讨了建筑冷热水塑料管的发展现状及建筑给水塑料管产品特点,提出了对建筑冷热水塑料管使用的基本要求,通过对建筑冷热水塑料管的比较,明确了冷热水塑料管的连接方式,指出了我国建筑冷热水塑料管的工程应用特点,展现了冷热水塑料管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7.
68.
对Web流的传输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在现有尾部丢弃和随机早期检测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流分组语义感知的改进队列管理算法.该算法首先保存有限时间滑动窗口内的活动流特征,对到达的每个分组根据其分组语义分别赋予不同的丢弃代价,而在检测到拥塞且需要丢弃分组时,优先丢弃代价较小的,避免丢弃关键的,从而减少分组丢失对Web传输造成的负面影响.仿真结果分析表明,使用该算法可平均提高8%的有效吞吐率,平均缩短10%的响应时间,从整体上改善了Web流的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69.
在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常面临开挖基坑失稳问题;而钢板桩支护由于自身施工快速、隔水性好等良好性能,能够保证开挖临空面不会失稳破坏;因此在基坑支护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结合南京市某综合管廊工程,针对工程中采用的钢板桩加二道钢支撑支护方式,开展了管廊基坑监测工作,获取了管廊基坑的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地面沉降量、钢支撑轴力等监测值。研究结果表明,从第二道支撑底往下开挖至基坑底的过程中土体水平位移变化量最大,水平位移最大值出现在地表;地面沉降量随着基坑开挖而增大,沉降速率逐渐减小;钢支撑的轴力值第二道支撑大于第一道,并受开挖速度及支撑架设时间等因素影响。研究成果可为相关管廊工程的设计、施工、监测提供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70.
施工期钢绞线锚下有效预应力测试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准确检测锚下预应力大小,研发了预应力钢绞线锚下有效预应力测试系统,基于等效刚度理论揭示了系统的工作机理,针对两类情况分别提出了张拉力的判别准则,解释了张拉力与延伸量关系的特征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张拉力与延伸量的关系曲线分为消除非弹性变形阶段、反拉段弹性变形阶段及反拉段和锚固段协同受力阶段;根据张拉力-延伸量曲线出现"拐点"和未出现"拐点"两种情况分别提出判别准则,"拐点识别法"可用于锚下有效预应力测试,实际工作张拉力与测试张拉力误差不超过3%;锚下有效预应力测试评定标准需考虑预应力损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