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对一类随机冲击模型进行了研究,在随机冲击模型冲击到达的时间间隔服从二项分布的情况下,对冲击到达时刻、到任一时刻为止共冲击次数、时刻是否有冲击到达的概率这3个指标做了研究,得到了冲击到达时刻、冲击次数和任一时刻是否有冲击的概率分布。  相似文献   
52.
用落球法测液体的粘滞系数实验中计时起点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用落球法测液体粘滞系数实验中计时起点的确定依据,分别从钢球下落距离与速度的关系和钢球下落时间与速度的关系两个不同的角度展开讨论,在实验要求精度范围内,两种方法结果相同.在实验教学中引进这两种方法,能增强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基础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同时为实验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通过对常温高压微细碳酸化系统的可行性分析,确认了影响系统功能的因素以及系统设计的基本要素。就综合分析的结果而言,保障系统的可靠性与工艺实用性的关键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尽可能地增大水与CO_2接触的比表面积;其二是在微细雾化的条件下延长水珠与CO_2气体的接触时间;其三是如何优化雾化系统的设计,使其实现水与CO_2既有自由混合又具有强制混合的双重功能,从而达到较理想的CO_2的含气量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54.
本文透过黄河断流及污染现状,系统分析了造成黄河这种局面的原因,并根据黄河流域未来30-40年的需水预测和我国水资源分布形势,提出了解决黄河问题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55.
以N,N-二(2-苯并咪唑亚甲基)苄胺(BN 3)为配体合成了Cu2(BN 3)2.(C6H5COO)2.(C lO4)2.2C2H6O的拟CuZn-SOD模型配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对在乙醇溶液中得到的蓝色透明单晶的晶体结构进行了测定,晶体学参数为:Mr=1 372.20,三斜晶系,a=1.474(8)nm,b=1.526(8)nm,c=1.595(9)nm,α=76.118(13)o,β=77.917(13)o,γ=71.090(11)o,V=3.262(10)nm3,Dc=1.397M g/cm3,Z=2,F(000)=1 418,空间群为p,ī并对其进行了紫外、红外表征及元素分析.利用G 98量子化学程序包,在HF/LanL 2DZ基组水平上对配合物进行了从头计算.利用经典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配合物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56.
采用落管方法实现了Fe-66.7(原子百分数)Si 合金的无容器凝固, 得到直径0.1~1.0 mm的合金小球. XRD, EDS和SEM测试结果表明: 凝固组织均由初生α相和α+ε 共晶组织组成. 随液滴直径减小, 初生a相发生“小平面生长-非小平面生长”转变, 共晶组织形态也发生了改变. 在Ø0.2 mm小球中, 同一样品的不同位置凝固组织也发生了这种转变. 并且随小球直径减小, 初生相宽度减小. 采用Newton冷却定律计算出不同直径液滴在落管中自由下落时的冷却速率, 并分析了冷却速率对凝固组织形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为了研究疏松砂岩的出砂特征,根据连续性孔隙介质渗流、微粒释放和微粒运移理论,建立了室内实验规模的出砂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数学模拟与物理实验模拟的结果吻合较好。用理论出砂模型模拟了胶体力、水动力导致的出砂和砂粒运移过程中滞留引起的渗透率变化。模拟结果表明,渗流速度高于临界流速才引起冲刷出砂;胶体力和冲刷力是出砂的诱发因素,砂微粒在运移过程中在孔隙表面再沉积和孔喉处被捕集将降低出砂程度;渗透率比值与注水孔隙体积倍数或渗流速度的关系曲线均呈“S”形;在运移过程中,砂微粒滞留导致渗透率比值随岩心长度的变化呈线性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58.
合成了二(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及其副产物的混合配体与Zn( )的双核超氧化物歧化酶模型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紫外和红外表征;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测定;以晶体结构数据为依据,采用HF方法在LanL2DZ基组下对桥连双锌配合物的配位正离子进行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的电子结构有利于该配合物呈现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生物功能.  相似文献   
59.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Fe基非晶合金在不同的升温速率(5K/min、10K/min、20K/min、40K/min)下的DSC曲线,通过观察其不同的差热曲线,得到晶化放热峰和晶化吸热峰的位置,同时阐述了X射线衍射强度与径向分布函数(RDF)之间的关系、衍射强度的实验测定,并且结合计算非晶态合金径向分布函数的基本原理,计算了Fe基非晶合金的RDF。计算结果表明,在非晶态材料中随着与选作原点的原子间距离的增加,相关性就迅速减弱,在相距几个原子间距的原子之间就显不出相关作用,其相对位置接近完全无序。从而,由实验结果计算获得Fe系非晶合金的微观结构参数:最近邻原子间距R1=2.63712,次近邻原子间距R3=4.94952,配位数CN=12.83063。  相似文献   
60.
钛基大块非晶合金的晶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铜模冷却法成功制备直径为12mm的棒状Ti40Zr25Cu9Ni8Be18(原子百分比)大块非晶态合金,X射线衍射(XRD)实验检验样品为完全非晶态。对样品进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考查样品的热稳定性,结果显示:过冷液相区宽度(Tg-Tx)、玻璃转变温度(Tg)及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g/Tm)分别为53K、617K和0.65。利用原位X射线测定了非晶样品的晶化过程,结果表明首先是亚稳相析出,最后转变为稳定相。最后利用不同加热速度(5K/min,10K/min,20K/min,40K/min)下的DSC对该非晶合金进行晶化动力学分析,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