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1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分别取自贵州天柱大河边重晶石矿床和玉屏重晶石矿床的19件重晶石样品进行了锶同位素测定, 其中17件层状重晶石样品87Sr/86Sr比值集中在0.708310~0.708967之间, 低于同期的海水87Sr/86Sr比值, 反映了成矿流体中有幔源物质的混入, 锶同位素组成可能是海水与海底热卤水混合的结果, 该过程类似于造成重晶石在海底沉积物中富集的现代洋底热水活动. 研究发现, 脉状重晶石和含黄铁矿重晶石结核的87Sr/86Sr比值明显增高, 分别为0.709585和0.709537, 因壳源杂质的混入导致锶同位素组成的增高. 本文锶同位素的研究为天柱大河边重晶石矿床和玉屏重晶石矿床的海底热水沉积成因提供了新的证据, 并对区分晚期叠加的重晶石矿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贵州瓮安大塘剖面和织金戈仲伍剖面含磷地层的碳同位素研究,探讨了新元古代-早寒武世过渡时期含磷岩系的成因及其古海洋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新元古代Marinoan冰期结束后沉积的盖帽碳酸盐岩、上覆的磷块岩,以及早寒武世戈仲伍组磷块岩的δ13C负异常,是上升洋流将深海13C“耗尽”的有机质携带到浅水区域沉积所致.此外,深部洋流上涌,不但导致了δ13C负漂移,而且为磷块岩沉积提供了磷质来源.  相似文献   
23.
丁海峰  马东升  姚春彦  舒良树 《科学通报》2009,54(23):3726-3737
西天山赛里木湖南缘果子沟剖面出露了新疆新元古代一套较完整的冰碛沉积, 称为塔里萨依组, 以往研究程度较差. 根据前人的化学地层学年龄数据及该组的层位和区域对比, 塔里萨依组应属于埃迪科拉纪冰期沉积. 对该区埃迪科拉纪塔里萨依组冰碛岩剖面进行的地球化学研究, 揭示了该区埃迪科拉纪晚期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特征, 初步恢复了当时古气候特点并与同时代其他地区进行对比. 采自果子沟冰碛岩剖面样品的Si, K, Na和Al氧化物及其比值表明, 该地区逐渐从构造活动区域演变为较为埃迪科拉纪稳定的被动大陆边缘环境; CIA值及A-CN-K图解表明, 该地层属于同一冰期中的不同沉积阶段, 经历了较为寒冷的的中低程度的化学风化作用; 分别在剖面顶、底部出现的TOC以及V/Cr, Ni/Co和U/Th比值突变, 反映了冰川开始和结束时出现的生物生产率和氧化还原条件的急剧变化.  相似文献   
24.
城市的发展、经济利益的驱动与一部分人的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也许永远都不可调和。行政规划,是架在二者之间的桥梁,要想最好的解决拆迁过程中的种种问题,首先从行政规划入手进行规制是不可回避的。行政规划没有对错,也许只要程序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参与是行政程序中最好的工具。  相似文献   
25.
在对湘西低温矿化区中含矿建造的地球化学研究及典型矿床成矿流体性质的比较研究后指出,由元古界板溪群内发育的An、Sb矿化至古生界寒武系内的Hg矿化,其矿化流体具有硫浓度不断降低,氯浓度显著升高,大气降水的比例不断增加的明显规律。含矿建造中成矿元素的丰度为控制矿化类型的非主要因素,成矿流体中矿化剂的种类和浓度以及成矿温度则是制约该区矿化类型的主要地球化学机制。  相似文献   
26.
江南元古界层控金矿的地球化学和矿床成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相似文献   
27.
4,4'-二羟基偶氮苯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4'-二羟基偶氮苯与等摩尔的过渡金属盐(CuCl2·2H2O、HgCl2、Zn(NO3)2·6H2O)在碱性水溶液中反应合成,得到三个新的配合物:(-o-(◇)-N=N-(◇)-o-M-o-(◇)-N=N-(◇)-o)nM=Cu2 ,Hg2 ,Zn2 并对三个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紫外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的测试.结果表明,三个配合物较原料的紫外吸收均有明显的吸收峰增多和最大吸收波长红移现象,并分别在530 nm、535 nm、550 nm处有发光现象,原因是三个配合物由于分子问作用力在空中形成了特殊排列方式的超分子,电子跃迁较原料更为容易.  相似文献   
28.
DSC及其在伺服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DSC在伺服系统中的应用,方法由DSC组成伺服系统检测中中的信号发送装置,在调试伺服系统时,控制伺服系统的运动。对组成信号发送部分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DSC功率选择、调谐电容的作用,供电电源的设计,装置采样频率的选取和减少零位残余电压等进行和研究。  相似文献   
29.
通过对湘西北-湘中主要金-锑矿床和有关区域地层的系统地球化学研究,揭示了该区元古界基底和古生界盆地中-低温热液系统特征及流体成矿作用的关系;介绍了应用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隐性地球化学标志进行区域古流体示踪的方法和实际应用效果;提出了该地区区域性古流体的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可达盆地规模,在垂直范围内可达几公里的认识。同时,从流体成矿作用的角度对区内锡矿山超大型锑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提出湘中盆地至少在城步-新化大断裂以东的广大地区,可能同属一个受盆地周边燕山期花岗岩体制约,并以深循环大气降水来源为主的大型盆地热液系统。燕山期主要的热流异常中心是成矿的有利部位。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以及不同渗透率的地层通过其不同的隔水、导水和聚水作用,对区域流体的运移和汇聚起主导因素。盆地基底在提供成矿物质和热流来源方面对成矿起了重要作用,但不排除局部隆起区之下深部隐伏岩体的热贡献和由深断裂导入的幔源流体渗漏。  相似文献   
30.
合成了配合物[VO(C12H13NO3S)(C7H6NO2)]·H2O(C12H15NO3S=水杨醛缩甲硫氨基酸,C7H7NO2=苯甲酰羟肟酸),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UV、CV和单晶X射线衍射实验.钒原子具有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三齿配体中的二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以及羟肟酸的肟氧原子形成赤道平面,与钒酰键反位配置的是羟肟酸的羰基氧原子.配合物在CH2Cl2、CH3CN和DMF三种溶剂中有着不同的氧化还原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