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同种不同生态环境植物解剖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对羊草不同生态环境的植物体营养器官进行了比较解剖研究。发现同科、同属、同种的植物,因其生境的改变,而产生形态结构上的突变,形成同种不同生态型的植物体。  相似文献   
12.
在植物系统发育的过程中,大豆叶子的起源为进化型,而从个体上看大豆属植物叶起源均为外起源,即起源于大豆茎端分生组织某一部位的叶原基,叶原基首先进行切向分裂,然后进行各个方向的分裂形成幼叶,由于每种大豆叶的分生组织活动都是有限的,导致了4种大豆叶片大小的差异,野生大豆叶面积最小,半野生大豆叶、半栽培大豆叶、栽培大豆叶面积递次增大,野生大豆叶面积小,其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效率低,代表了其较原始的演化程度;而栽培大豆叶面积大,叶柄也较野生大豆叶柄长,表现出很强的光合作用的功能,代表了较高级的叶结构演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采用比较解剖和显微切片技术,对红松与前红松的植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叶横切面,红松背面叶的下皮层细胞有断开的第二层,前红松却只有一层;叶纵切面,红松管胞分子内壁光滑,前红松的管胞分子却具螺纹加厚;比较茎的次生结构,前红松无规则的年轮,红松有比较规则的年轮;前红松茎材和根材的管胞分子长度及长宽比都比红松的长、大;前红松茎晚材的管胞有螺纹加厚,而红松茎晚材的管胞无螺纹加厚;红松与前红松的植纹存在明显区别,植纹可以作为区别不同植物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钙对玉米幼苗的抗寒性及膜H+-ATPase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50mmol/L CaCl2浸泡玉米种子36h之后,将其幼苗放在低温下胁迫处理,蒸馏水处理作对照。结果表明:处理组玉米幼苗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处理组的质膜、液膜膜H^ -ATPase活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处理组电解质渗透率却低于对照组。说明Ca^2 能提高玉米幼苗的抗寒性,也能提高质膜、液泡膜H^ -ATPase活性,能降低叶片的电解质渗透率。  相似文献   
15.
16.
4种耐风沙盐碱植物导管分子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导管分子离析及光学显微技术,对榆属3种植物与胡颊子属植物沙枣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进行了比较结构学研究.结果表明:栓皮眷榆、蒙古黄榆、白榆和沙枣离析导管分子在风沙盐碱的恶劣环境下演化出不同的形态和各自的适应性.榆属3种植物导管分子侧壁均为螺纹加厚,纹孔为对列-互列型,但导管分子平均长度和平均直径呈反比.沙枣导管分子侧壁为全面加厚,纹孔为进化的孔纹,直径远大于榆属3种植物.分析表明,沙枣最适宜沙地种植,可用来做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7.
中国野生大豆盐腺的发现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对生长于山东省垦利县黄河入海口处的野生大豆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首次发现其茎叶表面具有盐腺,它着生于表皮外切向壁胞间层外,层出形成,盐腺呈圆球形,体积大小不等,基部有一个小柄,球形盐腺直径约为21.6μm,柄长1.2μm,泌盐孔直径约为5.6μm,其泌盐方式可能有2种,幼嫩盐腺以泌盐孔沁盐,成熟盐腺以整体破碎释盐。  相似文献   
18.
天女木兰与北五味子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前红松与红松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红松(Pinus prokoraiensis Zhao,Lu et Gu)是1990年命名的新种,它与红松有明显的差异.本文对前红松与红松的木材电镜结构、同工酶活性以及叶绿体、线粒体和核基因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前红松管胞分子内壁具螺纹加厚;二者的POD和SOD同工酶活性有所差异;并且,叶绿体、线粒体和染色体的rbcL,nad5和4cl基因都有一定的差别.这进一步表明前红松与红松是两个不同的种.  相似文献   
20.
植物耐盐性研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回顾了关于盐渍化现状的研究,概述了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方式,从盐离子的吸收、在植物体内的分布、细胞内的区域化、在体内合成有机溶质以及形态分化等方面,探讨了植物耐盐的机制,并指出了对盐渍化环境进行改良、开发利用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