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3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本文运用 CA—NPI 对合肥市第33中学从事两年以上的运动训练的12~16岁少年与同年龄的非运动员少年进行测试比较,结果证明:体育运动在培养少年的远大抱负、发展少年的好胜心、意志坚持性、自我意识、独立性等非智力心理因素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非智力心理因素水平提高能够促进运动训练的效果,对智力因素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等幂和问题的一些研究历史,给出了等幂和问题Σαj i=Σβj i(j=1,2,...,n-1)在n=i=1i=14,5,6时的对称理想解的参数形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叙述了全息照相CAI课件的制作过程,详细地说明了该软件的设计要领;使用的设计工具及采用的设计方式。在文中具体地说明了软件的操作方法和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地面地震动时程向地层深处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线性滞回阻尼理论和土层的频域本构关系,以Matlab为平台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对水平成层土的暂态地震响应进行了频域内的反演,从而利用土层特性和地面地震动时程得到了地层深处的地震动时程,并在数值实验中采用SHAKE91程序进行正演验证。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反演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出地层深处的地震动时程。  相似文献   
15.
利用场强叠加原理的方法 ,给出导体椭球上的电荷密度分布表达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习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要求要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务必和实习模式相适应,避免出现实习模式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相脱离。在总结其它院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际,找出解决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实习—创新能力之间的问题,建立具有新建本科院校独有的大学生实习—创新能力模式,为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教育提供一种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在序Banach空间中,引入和研究了带算子的广义混合序变分不等式组.应用序Banach空间理论和矩阵分析方法,给出了其不等式组解的存在性定理,并基于序B-限制增生映象,给出了求解不等式组的迭代算法,迭代序列的收敛性和逼近解.  相似文献   
18.
设 $n$ 和 $k$ 为任意正整数. 第二类\ Stirling 数, 记作\ $S(n,k)$, 表示将\ $n$ 个元素划分为恰好\ $k$ 个非空集合的个数. 设\ $p$ 为奇素数, 令\ $v_p(n)$ 表示 \ $n$ 的\ $p$-adic 赋值, 即\ $v_p(n)$ 是能整除\ $n$ 的最大的\ $p$ 的方幂. 一般来说, 计算\ $S(n, k)$ 的\ $p$-adic 赋值是很困难的. 有许多作者研究了第二类\ Stirling 数 $S(n,k)$的算术性质, 包括\ Davis, Lengyel 以及\ Hong 等. 在本文中, 我们研究第二类\ Stirling 数的\ $p$-adic 赋值的一些性质. 事实上, 我们通过对\ $S(n, k)$ 进行\ $p$-adic 分析证明了\ $S(p, 2)\ge 1$, 其中等号成立当且仅当\ $p$ 为一个 Wieferich 素数. 当\ $n\ge 2$ 时, 我们还证明了\ $v_p(S(p^n, 2p))\ge n$, 以及\ $v_p(S(p^n, 4p))\ge n-2\ (p\ge 5)$, 这改进了\ Adelberg 不久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设 $n$ 为任意正整数. 著名 Erd\H{o}s-Straus 猜想是指当 $n\ge 2$ 时, Diophantine 方程 $\frac{4}{n}=\frac{1}{x}+\frac{1}{y}+\frac{1}{z}$ 总有正整数解 $(x,y,z)$. 虽然有许多作者研究这个猜想, 但是至今它还未被解决. 设 $p\ge 5$ 为任意素数. 最近, Lazar 证明 Diophantine 方程 $ \frac{4}{p}=\frac{1}{x}+\frac{1}{y}+\frac{1}{z}$ 在区域 $xy<\sqrt{z/2}$ 内没有 $x$ 与 $y$ 互素的正整数解 $(x,y,z)$. 同时, Lazar 提出问题: 在上述方程中以 $5/p$ 替换 $4/p$, 是否有类似结果? 这也是 Sierpinski 提出的一个猜想. 在本文中, 我们证明 Diophantine 方程 $\frac{a}{p}=\frac{1}{x}+\frac{1}{y}+\frac{1}{z}$ 没有满足\ $x, y$ 互素且\ $xy<\sqrt{z/2}$ 的正整数解 $(x,y,z)$, 其中 $a$ 为满足\ $a<7\le p$ 的正整数. 这回答了上述 Lazar 问题, 并推广了 Lazar 的结果. 我们的证明方法和工具主要是利用有理数\ $\frac{a}{p}$ 的连分数表示.  相似文献   
20.
划分土层、辨别土类是静力触探(cone penetration test,CPT)成果应用的基础.常规的人工分层效果差强人意,而土体行为分类法尽管可靠性高,但无法起到分层效果.引用层次聚类算法,通过对变量的选择、数据的标准化、距离矩阵的生成和类数目的确定,得到了基于层次聚类算法的CPT土体分类流程图.采用自主研发的静力触探-钻探一体机,在汉江一级阶地和长江一级阶地上展开试验,利用层次聚类算法对地层土体进行划分,将土层划分结果与钻孔柱状图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锥尖阻力-侧壁摩阻力(qc-fs)和锥尖阻力-摩阻比(qc-Rf)为初始参数的聚类分层图均能够较准确识别主层的位置,其中,以qc-Rf为初始参数的聚类分层结果比qc-fs更准确,能够识别更多的次要层以及钻孔柱状图无法体现的次要层、过渡层和薄夹层,但是无法判断土层的具体类别以及单一的类(离群值)到底是属于过渡带还是异常值.建议在后期研究中将孔隙水压力纳入聚类分析中,研究孔隙水压力对聚类分层效果的影响.同时,将聚类分层图与土体行为分类法结合起来,达到划分土层、辨别土类、细化土层和识别异常地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