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7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713篇
系统科学   126篇
丛书文集   555篇
教育与普及   97篇
理论与方法论   31篇
现状及发展   26篇
综合类   9328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27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23篇
  2002年   2031篇
  2001年   3278篇
  2000年   705篇
  1999年   260篇
  1998年   285篇
  1997年   188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261篇
  1992年   248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Biodegradable polylactide acid (PLA) resin can be combined with flax fibers to produce biodegradable composite materials. In our study, commercial PLA fibers were mixed with flax fibers by a non-woven method so as to make non- woven pre-forms, which can be generated into flax fiber reinforced PLA environmental friendly composites by heat pressing technology. The tensile, flexural and impact properties are tested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basic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and the influenced factors listed as making technology of the pre-forms, weight ratio of flax fibers and heat pressing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and optimized, which can be described as weight ratio of flax fibers and PLA fibers is 50/50, heating temperature, time and pressure are respectively 195℃, 20 rain and 12.5 Mpa. Preliminary results show that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flax/PLA composites are quite promising compared with flax/PP composites in coclrnon commercial automotive us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is used to analyze the tensile specimen fracture surfaces, which shows voids and gaps occurring between flax fibers and PLA matrix and sign of fiber pull.out, the strength of flax/PLA interface can be further improved.  相似文献   
182.
Ca2+对花生幼苗耐热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0mmol/L CaCl2溶液处理花生幼苗叶片后,将花生幼苗置于培养箱在42℃下培养,定时测定幼叶相关生理指标,并观察幼叶超微结构。结果表明:Ca^2+处理能有效抑制高温胁迫对花生幼苗叶绿素的破坏和光合速率的下降,提高和保护了Ca^2+-ATPase的活性;Ca^2+处理能有效减轻高温胁迫对叶绿体、细胞核等细胞器膜结构的损伤。可以认为,Ca^2+处理能提高花生幼苗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83.
农民旅游市场分析及开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旅游市场正在逐步形成,并将成为我国未来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分析了农民旅游市场的基本特征及市场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民旅游市场开发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4.
对在不同工艺下制备的两组纳米SiC颗粒分别进行了小角X射线散射(SAXS)、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测试.结果显示,两组颗粒试样存在尺寸和粒度分布差异,不同测量方法所包含的信息各有侧重.利用二维探测器XRD系统进行了SAXS和XRD测量,探讨了该系统在SAXS测量中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对这些测试结果及其与SEM的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比较.发现SAXS更适合于样品尺寸的总体状态表征。能提供更丰富的信息,计算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185.
耐高温耐高酒度醋酸菌选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高温季节发酵良好的醋醅中,分离筛选出N 9、F17两株醋酸菌,在培养温度35℃,培养基酒度6%(V/V)条件下,产酸量均高于A S1.41号.以N 9、F17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硫酸二乙酯逐级诱变,分别获得编号为HN 15、HF6两株耐高温耐高酒度醋酸菌株.在培养温度40℃,培养基酒度12%(V/V)条件下,HN 15酒精转化率为75%,HF6酒精转化率为70%.  相似文献   
186.
通过对大量文献及科研成果的归纳,认为米草作为潮间带先锋植物,可以促淤造陆,消浪护堤,降低盐碱土地含盐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并为周边生态系统提供大量有机碎屑,增加了动植物密度,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米草还能够净化有机污水、去除某些重金属污染.但作为外来种,米草的引入也改变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和景观结构,对贝类和藻类的养殖产生了负面影响.最后针对米草的蔓延,指出应尽快探索物理干扰、化学除草等方法对米草进行控制,并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7.
香港是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为了探讨内地游客对香港旅游感知及评价,利用内容分析法,以去哪儿网上114篇有关香港的网络游记为研究样本,借助Rost-CM6进行文本分析,从区划名称、旅游景点、交通、住宿、美食及购物等方面,对赴港内地游客的旅游感知进行分析,探讨其对香港旅游的情感评价;研究发现:内地游客对香港旅游感知,主要是香港城市旅游景区,其次是行政区划,而后依次是交通、美食、住宿及购物,且对香港具有丰富且积极的情感评价。  相似文献   
188.
首次克隆了猪hnRNPK基因启动子序列,并进一步对该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启动子约1 kb,与已报道的人的相应序列相似度为78.9%,具有相同的"TCTCGCGAGA"核心启动子序列和转录起始位点.利用在线软件分析发现,猪hnRNPK基因启动子不含TATA盒,而含有CAAT盒的GC富集区,存在两处CpG岛,具有SP1、UCE.2、GCF、EARLY-SEQ1、TTR_inverted_repeat、NGFI-C、EARLY-SEQ1等多种转录因子潜在结合位点,并且具有8种基序结构.  相似文献   
189.
根据水稻工厂化育秧精密播种的需要,提出了一种振动式精密排种器的设计研究,它具有播种精度高、播种性能稳定等特点,但是其结构较复杂,尤其是气动振动系统,影响其排种性能的因素比较多,依靠传统经验设计和试验分析等方法均存在不足.为快速、准确地获得设计参数,本文在三维实体建模基础上,应用Adams软件建立了排种器仿真模型,同时对排种速度进行运动学仿真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输入气体压强下,单粒种子在振动盘上的排种速度仿真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基本一致,证实所建立的排种器仿真模型是实用的,研究成果将为排种器的虚拟样机及参数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0.
主要设计应用了一款栅极调制与漏极调制相结合的固态功率放大器双脉冲调制电路。设计的双脉冲调制电路主要解决了固态功率放大器放大管在漏极上电过程中引起的芯片自激干扰问题。主要采用大电流NPN三极管BU407和高速大电流低内阻的P沟道MOS管IRF4905为固态功率放大器设计了漏极脉冲调制控制电路,采用高速功率MOSFET驱动器MC33152为固态功率放大器设计了栅极脉冲调制控制电路,双脉冲调制电路可直接控制固态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消除单一调制电路引起的自激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