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71.
72.
基于Q学习的城市交通信号灯混杂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给出了一种单交叉口混杂交通控制器和仿真结果。首先,采用Q学习和BP神经元网络根据环境的变化决定最优的相位切换时间,然后增加一个模糊控制器决定最需要切换的相位,即决定相位次序。该方法在PARAMICS交通仿真软件中进行仿真,和定控制以及定相序控制相比,该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3.
带有止步和中途退出的M/M/1/N多重工作休假排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个带有止步和中途退出的M/M/1/N多重工作休假排队系统。利用马尔科夫过程理论和矩阵解法求出了稳态概率的矩阵解,并得到了系统的平均队长、平均等待队长以及顾客的平均损失率等性能指标。最后通过数值例子分析了系统的参数,休假时的工作率μv和休假率θ对平均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以钛酸四丁酯、乙醇等为原料,采用凝胶-溶胶法制得纳米TiO2,研究了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活性艳蓝KNR、活性艳红K2G、活性翠蓝KGL和活性GR黑4种染料的降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TiO2对4种染料具有显著的光催化降解作用.同时分析了TiO2的投加量、溶液的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染料光催化降解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
为了有效检测驾驶人疲劳驾驶状态,利用模拟驾驶器开展疲劳驾驶实验,建立2类(疲劳、正常)样本数据库;采用均值分析法提取特征参数;最终基于BP和GA_BP神经网络建立分类算法进行疲劳驾驶检测。结果显示,基于GA_BP的分类算法的识别准确率、达到设定目标的次数、均方误差和迭代步长均比基于BP的算法好;两种算法的运行时间均呈二次函数增长;但基于GA_BP的分类算法增长速度更快。这表明基于BP和GA_BP建立分类算法进行疲劳驾驶检测具有可行性,且基于GA_BP的算法识别效果更好,虽然其运行时间较长,但满足实时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76.
以大唐太原第二热电厂3×200MW抽汽式供热机组凝结水泵为例,介绍了凝结水泵定速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凝结水泵改用变频调速技术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77.
《化工原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化工原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方法的改革问题,提出了工业实习过程“三阶段、五步骤”的实习教学模式,分析了该模式的教学思想、目的、方法,讨论了运用该模式进行教学对学生产生的作用。通过运用该模式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方面的转化,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8.
钢筋混凝土板的雷达波无损检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钢筋混凝土板为研究对象 ,通过雷达波无损检测试验 ,对雷达波成像图形进行信号分析 ,得出钢筋、孔洞以及密实度在雷达波成像图形中的特征并做出识别 ,为这一方法在钢筋混凝土无损检测中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9.
提出一种NashCC-Q学习算法用于解决两交叉口信号灯协调控制问题.根据博弈论概念,相邻两交叉12之间的协调控制问题属于二人非零和合作博弈类型.在Nash.Q学习算法的基础上,将Q值函数的更新建立在Nash合作博弃中提出的Nash"公理方法"求博弈谈判解的基础上,进而解决合作博弈的问题,实现两交叉口信号灯协调控制.采用Paramics仿真软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0.
基于致香成分的上部烟叶和中部烟叶分类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部烟叶和中部烟叶中致香成分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首先,利用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烟叶样品内的中性致香成分,包括茄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巨豆三烯酮等共11种;其次,利用遗传算法筛选出影响上部烟叶和中部烟叶差异性的8种致香成分,进而建立了基于致香成分的上部烟叶和中部烟叶支持向量机分类判别模型,建模、留一法和预报和准确率分别为88.65%, 84.40%和82.86%;最后,利用Fisher判别矢量方法考察上部烟叶和中部烟叶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 3-羟基-β-二氢大马酮、巨豆三烯酮和茄酮是影响上部和中部烟叶差异性的3种主要致香成分,可为烟叶质量管理中烟叶的部位特征和香气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