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蒋晓辉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5):40-40,49
本文对土坝上游护坡冻害的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运用流量恢复(the flow restoration methodology)方法研究黄河下游鱼类生态需水,其基本思路是:首先获得所保护鱼类生态习性相关的流量信息,包括水深、流速、水量等.然后建立概念性模型,确定鱼类和特定流量组分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确定流量目标,每一个流量目标被赋予一些水力指标,作为获得满足这个目标的环境流量计算的依据.运用水文学、水力学模型确定满足这些流量目标需要的水流条件,包括数量、持续时间、频率和发生时间,给出满足鱼类生长需要的生态流量.最后给出不同水资源管理情景下可接受的鱼类生态需水.  相似文献   
13.
生态小区是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内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住区。它是我们住宅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西北地区面临的水资源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从分析西北地区水资源特征入手,指出了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探讨了西北地区水荒危机存在的根源,提出了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对策,对西部其他资源型缺水地区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0、2010和2018年的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数据,借助GIS技术支持,利用归一化差异不透水面指数(NDII)法提取中亚5国首都大城市的地表不透水面,计算并研究分析城市的扩张强度、扩张速率以及城市空间紧凑性.研究结果表明:1)扩张强度最大的城市是努尔苏丹,为8.75%,最小的是比什凯克,为1.02%;努尔苏丹、塔什干和阿什哈巴德这3个首都城市为减速型扩张类型,比什凯克和杜尚别城市为加速型扩张类型.2) 从空间扩张来看,努尔苏丹呈现紧凑型扩张,比什凯克、塔什干和杜尚别城市空间呈现先松散后紧凑的扩张特征,阿什哈巴德城市空间发展呈现先紧凑后维持稳定的特征.3) 城市重心轨迹演变分析表明,努尔苏丹、比什凯克和杜尚别18 a间城市重心逐渐向西南方向移动,塔什干和阿什哈巴德城市重心逐渐向东南方向移动.4) 从城市扩张与人口和经济因素特征分析表明,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与城市扩张呈现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为建设“一带一路”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中亚5国的城市化发展建设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不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的目标参量,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多目标分析评价核心模型,并给出多目标模型求解思路和方法,为水资源与经济关系的一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应用该模型和算法,进行关中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例研究,得出了不同水平年关中地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满意方案。研究成果对缺水地区的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黄河典型支流入干区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015年春季(4月)和秋季(10月)在黄河流域湟水、汾河、渭河和洛河等入干支流采集的底栖动物样品, 开展支流入干区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比较研究。监测结果表明, 春秋两季在各支流入干区采集到的底栖动物种属数量排序为洛河(28种)>湟水(26种)>汾河(23种)>渭河(17种); 支流入干区春秋两季优势功能摄食类群皆为牧食收集者(除洛河在秋季以刮食者为主外)。底栖动物群落的除趋势对应分析表明, 底质对底栖动物群落分布起重要作用, 水草等水生植物的存在利于底栖动物生存。进一步地, 底栖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表明, pH和电导率是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的关键因子。从物种组成、密度、生物量、功能摄食类群和群落与生境因子关系等方面研究了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较为系统地揭示了黄河主要支流入干区的底栖动物分布特征, 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的系统性研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8.
二元模式下黄河年径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黄河年径流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等方法,探讨二元模式下黄河20世纪20年代以来径流演变规律及其动因.结果表明,黄河河川径流的总体变化情况分为增大、缓慢减少和迅速减少3个阶段,河川径流的趋势成分呈现减少的趋势.通过对河川径流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人类对水土资源的掠夺式开发,改变了原有的水分循环,人类活动是影响河川径流变化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9.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从水资源、环境、人口、发展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探讨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及研究思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模型体系,提出了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方针策略。  相似文献   
20.
应用大型底栖动物指数评价河流水质, 不同指数的评价结果差异较大。为了针对特定河流找到合适的评价指数, 基于黄河干流1980 年代和2008 年生态调查数据, 应用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Margalef 多样性指数、Simpson 多样性指数、Pielou 均匀度指数、BMWP 指数、ASPT 指数、Goodnight-Whitley 修正指数(GBI)、FBI (Family Biotic Index)指数和BPI (Pollution Biotic Index)指数对黄河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与1980 年代相比, 2008 年黄河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大幅减少, 水质理化参数恶化; 这9 种底栖动物评价指数评价黄河水质状况差异明显, 部分指数之间存在较高相关性。Simpson 指数、Pielou 指数、ASPT、GBI 和BPI 因与部分自然环境因子存在较高相关性, 不适合作为评价黄河水质的指标; Shannon-Wiener 指数、 Margalef 指数、BMWP 和FBI 可作为黄河水质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