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0篇
丛书文集   7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0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61.
氢氧化钠法分离自然水体中的生物膜胞外聚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氢氧化钠水溶液作为萃取剂,对自然水体中培养的生物膜中的胞外聚合物进行了萃取和分离。通过对糖类、蛋白质、DNA 含量的测定,选择了最佳萃取分离条件。  相似文献   
62.
有机氯类农药对自然水体生物膜吸附Pb,Cd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Langmuir吸附等温曲线研究了自然水体生物膜同时吸附有机氯类农药和Pb,Cd的热力学特性,并与生物膜先吸附不同浓度的有机氯类农药后再吸附Pb,Cd的规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有机氯类农药能够促进生物膜对Cd的吸附,而降低对Pb的吸附能力,还分析了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63.
对吉林省部分河流在不同时间采样, 测其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有机碳(TOC), 用最小二乘法对二者进行线性回归, 并进行相关关系的显著性检验, 建立吉林省部分河流COD和TOC的定量关系模型. 结果表明, 水体中COD与TOC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4.
化学连续浸提法对土壤中Zn和Mn化学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化学连续浸提法研究不同土壤类型,不同PH值条件,土壤Zn和Mn的形态分布,并对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65.
为了解辽河典型支流四平市条子河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状况,选取10个采样点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了其中的PAHs质量浓度、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应用多种方法解析了PAHs的来源并对其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条子河表层沉积物中PAHs质量浓度范围为601.3~2 906.2 ng/g,算数平均值为1 527.3 ng/g,所检出的PAHs的环数均为2-4环化合物,且以4环为主,占PAHs的63.6%~71.5%。来源解析表明条子河表层沉积物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煤和生物质的燃烧。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3环的苊和芴在各个采样点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毒性效应;位于条子河干流、临近四平市城区采样点的沉积物中PAHs对生物可能产生中低毒性;而其他采样点存在综合生态风险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66.
67.
用化学连续浸提法研究我国主要产茶区 13 个茶园土壤中铝的不同形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不同茶园土壤中铝的形态分布略有差异, 土壤 p H 值及有机质含量对土壤中铝的形态分布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自然水体中生物膜组分的化学萃取分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化学萃取技术进行自然水体中培养的生物膜上各组分的分离,从而为探讨水体中生物膜各组分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的影响准备条件。经过对多种萃取剂和萃取条件的选择实验,以选定的萃取剂和萃取条件对目的组分的萃取率分别达到91%-97%,同时对非的组分的影响较小(损失率为4.8%-7.3%),其中上满对锰、铁氧化物和有机质化学分离的要求。  相似文献   
69.
采用化学萃取技术进行自然水体中培养的生物膜上各组分的分离 ,从而为探讨水体中生物膜各组分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的影响准备条件 .经过对多种萃取剂和萃取条件的选择实验 ,以选定的萃取剂和萃取条件对目的组分的萃取率分别达到 91%~ 97% ,同时对非目的组分的影响较小 (损失率为 4.8%~ 7.3% ) ,基本上满足对锰、铁氧化物和有机质化学分离的要求  相似文献   
70.
构建了重金属在水环境多种固相物质(包括生物膜、 沉积物、 颗粒物)共存体系中分布行为的模拟体系, 进而研究pH值改变引起的Pb,Cd,Cu在
此共存体系中的再分布行为. 结果表明, 平衡体系pH值的改变会显著影响3种重金属在各固相物质中的分布特征, 使重金属在体系中发生再分布. 再分布过程由一个快速吸附 解吸阶段和一个缓慢接近平衡阶段组成, 并可以用Langmuir吸附 解吸动力学方程描述. 研究结果还表明, 在pH值降低时Cd的变化特征与Pb,Cu有一定差异, 而Pb的变化特征则在pH值升高时, 与Cd,Cu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