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0篇
丛书文集   7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0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淡水生物膜上铅和镉解吸的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以净月潭作为培养生物膜的水体获取生物膜, 利用双常数速率方程和Elovich方 程研究膜上被吸附的铅、 镉解吸动力学过程. 结果表明, 生物膜释放镉的速率大于释放铅 的速率, 解吸接近平衡时, 膜上有近10%的铅、 60%的镉释放到水溶液中.  相似文献   
32.
pH对湿地水环境中生物膜吸附铅和镉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2,他引:9  
利用向海自然保护区一苇塘培养的生物膜在不同pH值条件下进行铅、 镉的吸附, 通过Fre 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描述生物膜吸附铅、 镉的热力学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pH条件下, 铅、 镉在湿地水环境中培养的生物膜吸附热力学数据均与Freundlich和 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显著性相关(n=5, p<0.01), 生物膜吸附铅的能力比吸附镉 的能 力约大一个数量级, 吸附溶液中的pH值与铅、 镉的最大吸附量呈正比, 并具有显著线 性关系.  相似文献   
33.
采用等温解吸热力学的方法,结合X射线衍射(XRD)与比表面积分析,研究了柠檬酸、草酸和NaCl溶液在pH 6.5环境下对水铁矿、针铁矿和赤铁矿表面吸附砷酸盐的解吸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柠檬酸的解吸能力最强,草酸次之,NaCl最差。这主要是由于柠檬酸和草酸可通过配位交换和诱导配体溶解来解吸砷。但由于柠檬酸分子中可配位-OH多于草酸,因而其解吸能力强于草酸。赤铁矿吸附的砷酸盐最易解吸,而水铁矿吸附的砷酸盐则最难解吸,这与水铁矿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表面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4.
自然水体生物膜胞外多糖吸附铅和镉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采用长春南湖水中优势菌种胞外多糖分别对Pb2+和Cd2+进行吸附实验, 从离子浓度、 温度、 时间、 pH值、 铅镉共存等方面对其吸附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均可描述自然水体生物膜胞外多糖吸附 Pb2+和Cd2+的热力学过程. 胞外多糖吸附Pb2+和Cd2+的动力学吸附特征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方程的一级反 应模式.Cd2+干扰胞外多糖对Pb2+的吸附, Pb2+也干扰胞外多糖对Cd2+的吸附.  相似文献   
35.
重金属在自然水体生物膜上的竞争吸附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研究了用长春南湖培养的生物膜吸附重金属过程中镉、 钴、 铅 、 镍和铜5种重金属两两共存及5种金属共存时金属间相互影响的情况. 结果表明, 自然水体生物膜对镉、 钴、 铅、 镍和铜吸附时, 金属两两之间相互干扰, 使生物膜对重金属的吸附量有所降低, 其中镍和钴之间的相互作用最显著. 在5种金属共存时, 金属之间影响增大, 但小于两两金属干扰强度的叠加; 而且生物膜对金属的选择性吸附顺序与金属单独存在时生物膜对它们的吸附顺序一致.  相似文献   
36.
用实验室制备的无定形铁、锰氧化物吸附铅、镉,结果表明:实验室制备的无定形铁氧化物与自然水体生物膜中的铁氧化物吸附铅的能力接近,锰氧化物能够较好地模拟自然水体中生物膜中的锰氧化物吸附镉的行为.  相似文献   
37.
曝气对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和Cd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模拟实验研究了长春市伊通河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和Cd在曝气条件下的释放规律, 利用Tessier连续萃取法分析曝气前后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变化. 结果表明, 4种重金属的释放速率和过程各不相同, Zn的释放速率远远小于Pb和Cd, Cu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浓度变化缓慢. Pb和Zn在曝气一段时间后均出现再吸附或共沉降现象. 所研究样品的金属释放出现峰值时间较快, 存在着较大的生态风险性. 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经过曝气后也由原来相对稳定的存在形态逐渐向生物易于吸收的结合态转化, 增加了重金属的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38.
玉米加工污水剩余污泥吸附铅和镉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玉米加工污水剩余活性污泥为吸附剂, 研究吸附时间、 温度、 pH值、 污泥投加量、 铅镉共存等因素对污泥吸附铅、 镉的影响. 结果表明, 玉米加工污水剩余污泥吸附铅、 镉是快速过程, 温度对吸附影响较小, 吸附的最佳pH=4~8, 铅和镉的吸附量随污泥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 铅吸附最佳投泥量为0.5 g/L, 污泥吸附不同初始质量浓度镉的最佳污泥投加量不同, 为0.5~2 g/L; 在铅与镉共存的吸附体系中, 铅的存在对镉的吸附有抑制作用, 而镉的存在对铅的吸附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9.
通过在2005~2006年内枯、 平、 丰不同水期对吉林省 的主要河流采样, 测定了其高锰酸盐指数(PV)、 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有机碳(TOC),并用最小二乘法对PV TOC, COD TOC, COD PV进行线性回归和相关关系的显著性检验, 建立了吉林省主要河流不同水期PV TOC, COD TOC及COD PV的定量关系模型. 结果表明, 在不同水期, 吉林省主要河流的PV和TOC之间、 COD和TOC以及COD和PV之间, 均存在显著的 线性相关, 但其相关关系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0.
利用化学提取方法测定分析辽河吉林省段干支流沉积物中氮和磷的质量比及形态, 并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研究沉积物中氨氮和可溶性磷酸盐的释放过程. 结果表明: 除杨木水库与支流条子河的沉积物中总磷和总氮质量比较高(1.09~3.00  g/kg)外, 其他干支流沉积物中的总磷和总氮质量比均较低(0.25~0.70 g/kg); 氨氮的质量比在杨木水库中下游的沉积物中相对较高(0.044~0.052 g/kg); 钙结合态磷、 有机磷和残渣磷是总磷的主要存在形态, 可交换态磷、 铝结合态磷和铁结合态磷的质量比较低; 酸性条件可促进沉积物释放氨氮和磷[JP2]酸盐, 碱性条件有利于沉积物释放氨氮; 释放过程受微生物活动、 pH值和溶解氧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