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结合环境微生物学教学特点及河南大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课程设计及安排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为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建议和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文章研究了由Uhlmann保真度诱导的高斯态量子相干度量CBu,通过sub-保真度,super-保真度以及Uhlmann保真度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单模与双模高斯纯态CBu的计算公式,并得到了单模与双模高斯混合态CBu的一个上下界。 相似文献
13.
量子精密测量利用量子纠缠和量子相干性提高测量精度.本文简要回顾了在各种噪声环境中的量子精密测量方案,包括非马尔科夫噪声、关联噪声、双光子噪声环境等.另外,量子信息的蓬勃发展让我们能够设计和利用相应的量子模拟实验,从而检验各种量子精密测量理论方案的实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土壤中分别加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同时加入DBP及高效降解菌JDC13后,对土壤中DBP降解的影响以及土壤中细菌总数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土壤中DBP的残留含量.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检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只加入DBP的样品A中,DBP在14 d时被完全降解;加入DBP和JDC13的样品B中,DBP在9 d时被完全降解,说明JDC13有效加快了土壤中DBP的降解速度;土壤中细菌总数测定结果显示DBP会抑制土著细菌的生长,但加入JDC13后可以减少DBP的这种不利影响;只加入DBP和同时加入DBP与JDC13对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十分明显;JDC13、放线菌和β变形菌在土壤DBP降解过程中成为优势种群:大部分优势菌与PAEs(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15.
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相关专业中比较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内容比较抽象、不直观等原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本课程的教学极其重要.结合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特点及学校实际情况,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实验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建议及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解夜市区噪声污染情况,以开封市鼓楼夜市、西司夜市和河南大学西门外夜市为研究对象,分析2018年不同季度噪声污染状况及随时间变化,并利用等效连续A声级、累计百分数声级、噪声污染级及噪声污染指数法对各夜市的噪声质量等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开封夜市的噪声污染现象非常严重,各夜市的环境噪声均不同程度地超出《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的2类限值标准;鼓楼夜市在全年范围内噪声污染状况均处于严重污染等级,西司夜市与河南大学西门外夜市全年也有近3/4的时间处于严重污染等级;鼓楼夜市的噪声污染级在全年不同时段内均高于西司夜市和河南大学西门外夜市,各夜市的环境噪声质量等级在全年不同时段内均处于"吵闹"和"很吵闹"等级.基于上述噪声污染状况分析结果,分别从设施改造、规划布局、监测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建立同步测定香菇中麦角固醇和维生素D_2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超声耦合皂化法制备的样品溶液采用C_8色谱柱处理,以甲醇-水作为流动相,270 nm检测波长、25℃柱温、2.5 mL/min流速为色谱条件,通过梯度洗脱法分离纯化样品;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ESI~+)电离及多反应(MRM)监测检测模式,当气帘气(CUR)、雾化气(GS_1)及辅助气(GS_2)压力分别设定为137.9、310.3及413.7 kPa时,以5 500 V离子源喷射电压(IS)、500℃离子源温度(TEM)、5 L/min离子源喷雾流速为质谱条件进行串联质谱分析.结果表明:麦角固醇与维生素D_2色谱峰保留时间分别为4.49 min和4.26 min.经方法学考察,麦角固醇(0.40~3.60 mg/L)和维生素D_2(0.22~2.20 mg/L)的含量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麦角固醇和维生素D_2的平均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6.7%~102.4%,相对标准偏差为1.02%~4.13%.采集的样品采用液-质联用法和HPLC色谱法同步检测,实验结果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HPLC法色谱峰面积定量相比,液质-联用法具有快速检测时间短、检测限低且更灵敏的优势.本研究建立的同步检测香菇中麦角固醇和维生素D_2的含量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为香菇食用菌新产品质量标准及产品质量检测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为研究同分异构体的同步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从赤泥堆场筛选出一株可高效降低环境pH的耐盐碱细菌ZH-22,经16SrRNA基因测序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对ZH-22产酸条件进行优化分析,确定ZH-22的最优产酸条件,探明ZH-22的产酸种类及各自浓度.在最优产酸条件下将ZH-22投加到赤泥中,研究ZH-22对赤泥的改良效果及其在赤泥中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ZH-22最优产酸条件为:葡萄糖5g/L,酵母膏4g/L,磷酸二氢钾0.3g/L,氯化镁0.3g/L;在静置培养条件下,ZH-22产生的有机酸以草酸为主;振荡培养条件下,则以酒石酸为主,且振荡培养条件下产酸速度及浓度均大于静置培养.将ZH-22加入赤泥后,赤泥pH可从11.53降低至9.3左右,并可较长时间保持在9.3左右;同时赤泥的大粒径团聚体明显增多,团聚体稳定性提升明显,赤泥物理结构得到显著改善.群落分析显示,ZH-22能够快速适应赤泥环境且能在赤泥中快速生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丰度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加速废弃生物质的转化速度,以林下土壤为菌种来源进行木质纤维素高效降解菌株的筛选和鉴定,利用BBD(Box-Behnken-Design)二阶模型优化其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条件,并探究预处理对细菌菌株降解小麦秸秆的影响.结果显示,初筛共计筛选出5株对木质纤维素具有降解能力的细菌菌株,经复筛后获得1株对木质纤维素具有较强降解能力的细菌菌株(RS22),经16S rRNA基因鉴定为Klebsiella oxytoca.RS22的滤纸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分别为1.01、0.82和5.87 U·mL-1,其对木质纤维素的最佳降解条件为pH:6.8、温度:30.9℃和转速56.8 r·min-1.小麦秸秆降解实验表明,经化学预处理后的小麦秸秆木质纤维素总量降低最为明显,达到了54.30%,各处理中滤纸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均呈现随时间缓慢增加的趋势,而对照组中各种酶活性变化呈“M”型.结晶度分析显示,除粉碎预处理外,其他处理组的小麦秸秆生物降解后木质纤维素的结晶度均有一定的提高,说明RS22可以有效加速非晶态木质纤维素的降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