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土壤中反应溶质运移的对流—弥散模型及其解析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同时考虑随深度变化的一阶降解和随深度变化的线性平衡吸附时,一维反应溶质运移的对流-弥散方程,在初始浓度为零,半无限一维空间内第三类边界条件下,利用Laplace变换等数学方法推导出了该方 Laplace空间的解析解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2.
《伤逝》是鲁迅小说中仅有的一篇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它的构思独特,思想深湛,在那一时代反映同类题材的众多作品中,《伤逝》是成就最高、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篇。五十多年来,发表过许多研究《伤逝》的文章,但对作品所表现的爱情悲剧的原因何在以及如何看待作品所反映的个性解放思想等问题,至今还有不同看法。本文拟就此谈一谈个人的浅见,希望得到评论界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本文建立了综合利用水库优化调度的动态确定性多目标非线性数学模型。利用逐次逼近的逐步优化法,即PAPOA法求解模型的最优解集。在这实例分析计算中,较大地提高了水库效益,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泉水系统属非线性动力系统,泉水月流量序列具有季节波动的特点.借助季节变动模型建模思想,采用灰色趋势预测模型与神经网络模型,分别对其长期变动趋势与季节变动的非线性进行估计,经实例验证,表明提出的灰色季节神经网络耦合模型,其拟合、预测精度均优于独立应用灰色季节模型或神经网络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在综合分析干旱区人类活动强度内涵及其与自然、社会和经济间关系基础上,构建了干旱区人类活动干扰强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以2003年为例对新疆和田绿洲的人类活动强度进行了定量计算和分析,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的城市河流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城市河流河道淤堵、过流能力下降、水质恶化、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根据城市河流的基本特点和功能,从满足城市河流生态需水量出发,建立了基于生态的城市河流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模型,模型中水流运动方程和水质模型分别采用圣维南方程和一维对流扩散模型,并分别采用Perissmann四点隐式离散法和有限控制体积显式算法进行求解.将该模型应用于郑州市七里河水系的闸坝生态调度,分析不引用黄河水和引用黄河水2种方案下生态需水量调度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在引用黄河水量的情况下,河道生态需水量能基本满足要求,而在不引黄河水的情况下,其生态需水量无法满足要求.基于生态的城市河流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模型可为城市河流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方案的制订、河流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陕北子洲径流实验站(即岔巴沟流域)内团山沟径流场实测土壤含水量资料,得出了计算土壤水分动态的经验方法,它可以较好地模拟土壤水分的变化过程。从而在产流模型中用此法计算雨前初始土壤含水量,取代了惯用的前期影响雨量指标。通过实验站内四个小流域暴雨洪水資料分析,在改造了的Green-Ampt入渗方程中加入经验参数,使之成为随雨强和初始土壤含水量而变化的一簇入渗曲线,以适应本区降雨产流的特点。经岔巴沟流域(187km~2)60~69年5~8月间27次暴雨洪水验算,清水径流深的平均相对误差14.4%,精度较高。本文还对比了不同站网密度对计算面雨量及径流深的影响,探讨了模型在资料条件较差情况下,计算精度不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沈晋教授与水文水资源学科沈冰(西安理工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带头人)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沈晋教授为首批博士导师,我校水文水资源学科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5年来,在学科带头人沈晋教授领导下,水文水资源学科全体同志艰苦奋斗、锐意进取,获得了...  相似文献   
19.
将遗传算法GA及人工神经网络BP算法结合起来运用于河道水量的还原计算.结果表明:基于GA BP的河道水量还原优化算法能够克服BP算法自身不可优化的弊病,较好地改善网络全局寻优能力,提高网络速度,防止网络陷入局部最小值.同时该算法较确切地反映出河道水量还原计算中河道水量形成非线性这一本质现象,提高了河道水量还原计算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比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理论曲线与由古生物钟得到的实际曲线,发现实际曲线上存在的两个转折点正好与地质历史时期中的两次生物大绝灭事件基本一致,结合对事件层上下地层沉积相突变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由古生物钟得到的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曲线中的两个转折点是由小行星撞击事件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