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22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8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介绍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实验装置改制的原理、电路设计及试制结果.该装置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思想,电路简单,操作简便,可直观明了地观察到非正弦周期波的分解与合成.  相似文献   
102.
李小平 《青海大学学报》2001,19(2):50-51,99
本文结合教学体会,对目前部分高校存在的学风问题及成困进行归纳和分析,并就如何培养优良学风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3.
本利用95%的乙醇浸提川楝果实各部分,对棉铃虫进行杀虫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川楝果实各部分提取物及其残渣对棉铃虫幼虫的蛋白质合成有影响,川楝的果皮和种仁对棉铃虫都有较强的杀虫活性.果皮和种仁二的杀虫活性不显.  相似文献   
104.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六朝的谦敬称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六朝非常讲究礼貌用语,看重谦敬称谓。从《世说》中,可以看到这一时期谦敬称谓一是承袭上古,其指称对象和用法未发生变化;二是上古虽表谦敬,但指称对象,程度和用法这时都发生了变化;三是这一时期新生了不少谦敬词或上古不作谦敬称谓而这时用为表谦敬的。谦敬称谓有四个主要特点:1、谦敬词与该词的本义或古义有着密切联系;2、具有鲜明的尊卑等级色彩;3、从使用的情况看,有不少表敬的名词,常常添加在姓氏名号之后;4、从构词方式来看,以偏正式为主,附加式次之,其他方式很少。  相似文献   
105.
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今天用"年"表示,古代既可用"年",也可用"祀、岁、载"表示。"祀"出现最早,主要用于商代;"年"早在西周春秋时期就成为主要的计时量词;"岁"从上古到中古使用频率一直较高;"载"先秦偶尔用以计时,晚唐大量使用,元代以后用得较少。从用法上看,"数+年(祀)"可表序数也可表总数,"数+岁(载)"只表总数。唐宋时期"载"与"年"用法一样。另外"年"、"岁"还可用来纪龄。  相似文献   
106.
讨论由多参数Sturm-Liouville问题离散得到的代数联立特征值问题。首先分析了联立谱的局部性质,然后基于Rayleigh商理论给出一种求解了,最后研究扰动理论,建立了Gerschgorin圆盘理论,Bauer-Fike型定理,Wielandt-Hoffman型定理,证明了联立谱的半连续性。  相似文献   
107.
关于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师生在特殊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转精神和生存环境。它在整个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特殊作用。依照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活》精神,文中分析了校园文化对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促进功能,并探讨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8.
用GC-MS鉴定、HPLC分离制备了苦豆碱和脱氢苦豆碱,并用浸渍法对这两种生物碱进行杀松材线虫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含有仲胺型氮原子的苦豆碱比含叔胺型氮原子的脱氢苦豆碱具更强的杀线活性,为双稠哌啶类生物碱结构与杀线活性间构效关系的假说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09.
玉米的叶片坏死斑点(lethal leaf-spot 1,Lls1)基因及其拟南芥中的同功能基因已证明编码叶绿素分解代谢中的关键酶脱镁叶绿酸氧化酶(pheide a oxygenase,PaO).为了深入研究大豆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分解代谢的调控机制,从大豆中克隆了玉米Lls1的同源基因,其cDNA全长1817bp,命名为GmLls1(GenBank登录号:DQ154009).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与拟南芥、玉米、豇豆和番茄等的Lls1及其同功能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其编码蛋白含有典型的Rieske[2Fe-2S]结构域、非亚铁血红素铁结合域和C-末端CXXC基序,这些都是PaO功能蛋白所具有的典型结构特征.RT-PCR结果显示,在大豆叶片自然衰老、人工黑暗诱导衰老和子叶衰老3个系统中,GmLls1基因都表现出明显的衰老上调趋势.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因敲减类受体蛋白激酶rlpk2基因而导致衰老延缓的大豆转基因叶片中,GmLls1的表达显著下降,而在因过表达rlpk2而导致加速衰老的转基因叶片中,GmLls1的转录本积累明显增加,暗示RLPK2介导的信号途径可能参与调控GmLls1在大豆叶片衰老过程中的表达,而rlpk2-RNAi转基因离体叶片光照下表现出lls1突变体典型的斑状失绿坏死表型则进一步支持了上述推论.  相似文献   
110.
突出封建礼规重围之后的知识女性,经过一番徘徊犹豫之后,大体作了如下三种选择:1、皈依宗教(如亚侠、云青等)。2、折回到原来那个封建家庭,屈服于封建礼教的淫威之下(子君们)。3、蕴青、淑君等人经过苦苦的探索和追求,找到了一条虽然坎坷却充满光明与希望的革命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