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综合类   8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陕西秦岭泥盆纪盆地群构造沉积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秦岭泥盆纪盆地群是在早泥盆世扬子板块北缘陆内裂谷沿勉略一线进一步发育成有限洋盆,而后分裂出秦岭板块,勉略洋盆与商丹洋盆的并存导致秦岭造山带出现了三个板块(扬子、华北及秦岭板块)共存的格局,由此形成了秦岭泥盆纪盆地群.在这种复杂的板块构造格局下,整个秦岭造山带出现了构造动力学成因不同的一系列盆地.在秦岭板块北缘发育了刘岭边缘盆地,在其中堆积了含火山岩的巨厚碎屑岩系(最大厚度超过11km).在秦岭板块内部,由于广泛发育的伸展断裂而形成了一系列地堑和半地堑型盆地,在其中堆积了反映以陆表海为主的一套碳酸盐和碳酸盐碎屑沉积.在扬子板块与秦岭板块之间的勉略有限洋盆中发育了夹超基性至酸性火山岩、硅质岩的碳酸盐碎屑沉积.在扬子板块北缘的高川一带还发育了以细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的陆表海沉积.总之,秦岭在泥盆纪发育了一个多种构造沉积动力学成因性质完全不同的盆地集合群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建立秦岭造山带的岩石圈动力学模型是探索大陆动力学的前沿问题。方法 以地质和综合地球物理资料为约束,在对秦岭造山带东、西两段电性结构对比分析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模型。结果 自中新生代以来,尤其是晚白垩世之后华北和扬子两地块向秦岭造山带持续陆内深俯冲作用,导致南秦岭岩石圈强烈向北挤入,秦岭造山带的后陆冲断褶带和北秦岭厚皮叠瓦逆冲带,现今处于以岩石圈叠置加厚的构造作用为主与拆沉作用初始发动并存状态;南秦岭正在经历拆沉-底侵的物质再循环作用,佛坪和南阳-邓县之间可能发育新的地幔柱;在造山带北、南深部边界与内部不同岩石圈块体之间还伴随不同性质的强烈走滑作用,导致物质的侧向传输。结论 秦岭造山带现今深部动力学状态直接制约着今后大地构造、气候和地表过程的动态相互作用,潜在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3.
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极大单调算子加紧扰动值域的闭包中,包含闭球的结论,同时给出了m—增生算子加全连续扰动的几个满射定理,这些满射定理,是极大单调算子加全连续扰动的结论在m—增生算子加全连续扰动情形下的推广.  相似文献   
84.
基于板块陆—陆碰撞的主要物理特性,经过合理简化,提出了陆—陆碰撞的起始阶段的几种模式,并就一类简单的陆—陆平直正撞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及边界条件,得到岩石图在变形时褶皱产生的力学条件,为定量研究陆—陆碰撞的地质过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5.
一、华北地块南部早前寒武纪地壳的组成及其演化西北大学地质系70年代中期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富铁矿研究,对华北地块南部广大地区,进行了大量前寒武纪基础地质研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室”,获得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资助,继续进行“华北地块南部早前寒武纪地壳组成及其演化”的更加深入系统研究,取得了突出成果。重要进展,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和高  相似文献   
86.
基于Sieverts定律,研制了检测液态铝合金吸氢量的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应用该系统检测了液态高强度ZL205A铝合金的吸氢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熔体温度、铝液与环境水蒸气接触时间是决定铝液吸氢量的关键因素,并且试块上气孔面积率随两因素的增强而急剧增大.系统具有良好的检测精度,可用于在线实时测量.  相似文献   
87.
勉略带是近年来秦岭造山带研究中揭示出来的代表晚古生代小洋盆的缝 合带,组成复杂,它们经历了不同的变质、变形改造、构成了不同构造背景、不同构造层次、不同物质组成、具有不同PTt轨迹揭示,秦岭造山带勉略带三岔子蛇绿岩中的变质辉长岩是由上地幔先处于伸展背景下等温快速降压,后又经历缓慢降压快速温上升侵位的。变形前的早期变质可能发生在60-70km处的地上幔,然后变质辉长岩快速“底辟”构造侵位,上升至约40km深处,可能与俯冲的冷洋壳并置,发生快速降温退变反应;因俯冲作用的开始,抑制了洋盆快速扩张,变质辉长岩在减速伸展环境下继续抬升减压;后期又由于仰冲推覆,最终出露地表。此外,变质作用PTt轨迹还反映勉略小洋盆洋壳厚度与标准大洋型洋壳厚度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8.
通过引入u0序有界开集的概念, 利用无界集上全连续算子的不动点指数, 在半序Banach空间中, 证明了无界集上全连续算子的锥拉伸与锥压缩不动点定理.  相似文献   
89.
秦岭勉略缝合带两期韧性剪切变形及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解析表明勉略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经历了两期韧性逆冲剪切变形 ,早期剪切变形主要发育于蛇绿岩和火山岩岩片中 ,与区域变质作用同期 ,剪切运动方向 NW→ SE;晚期剪切变形具有 NNE→ SSW高角度逆冲特点 ,并使不同岩片推覆叠置 ,构成缝合带现今主导叠瓦状构造样式。变质变形作用研究显示 ,两期剪切变形都具有高压 -低温性质 ;综合变形时代以及整个缝合带构造演化 ,认为它们分别代表了俯冲与碰撞造山期变形 ,并指示洋壳俯冲和碰撞造山作用均具有斜向特点。  相似文献   
90.
大别造山带中生代构造演化是国内外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尤其是周缘中生代沉积盆地如何记录这一经历了强烈俯冲消减和巨量剥蚀的造山带构造演化更为引人瞩目. 近年来, 通过周缘盆地沉积学分析, 并结合构造变形研究, 认为大别造山带南北边缘从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遭受挤压逆冲, 从而控制外缘前陆盆地发育, 而其核部自侏罗纪至早白垩世逐步发生伸展变形、穹隆和裂陷, 直至在晚白垩世之后造山带全面塌陷, 总体上造山带呈现出长时期的挤压逆冲, 伸展自核部向边缘不断扩展、增强, 挤压与伸展在地壳尺度上并存(J-K1)的构造演化特征; 大别造山带核部超高压变质岩揭顶年代自东向西依次为早侏罗世至晚侏罗世, 其剥露深度从西至东不断加大; 造山带剥露的深层次轴部变质杂岩为北侧合肥盆地提供主要物源, 而南侧中扬子盆地的物源可能主要来自于造山带南部盖层岩石及现已被逆冲掩盖的、并与勉略缝合带相关的地层. 动力学分析表明, 华北与华南板块之间受沿商丹和勉略缝合带拼合碰撞作用及其之后的江南褶皱逆冲带自南东向北西推进、华北板块南缘沿秦岭北界断裂向南的陆内俯冲的叠加影响, 导致大别造山带逆冲增厚及之后的核部重力扩展、均衡隆升, 从而导致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多期剥露. 未来从周缘沉积盆地揭示大别造山带造山过程方面的研究应强调进一步探索勉略缝合带的东延、大别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对华南北缘不同地质单元和盆地的掩盖及盆地同沉积期源区构造面貌及其东西延展、大别造山带盖层和基底岩石的巨量剥蚀及其流向、恢复大别造山带内部俯冲消减和被剥蚀的构造单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