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69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新型磁悬浮精密定位平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磁悬浮精密定位平台的运动稳定性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六自由度磁悬浮精密定位平台,该平台采用12个空心电磁线圈做定子、36块永磁体做动子,悬浮部分与驱动部分相互独立,从而很好地解决了由电磁线圈铁心引起的非线性以及悬浮与驱动单元之间的相互耦合问题.采用罗仑兹定律,分析了永磁体长度、线圈电流和悬浮位移对悬浮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平台的悬浮平衡位置,建立了平台在平衡位置附近的悬浮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动态响应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磁悬浮精密定位平台在悬浮电流为2A、悬浮高度为0.5mm时可以稳定悬浮,因此可应用于需要超精密定位和超洁净环境的半导体光刻装置中。  相似文献   
52.
<正>铜陵市坚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将科技创新作为铜陵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特别是在全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行动推进会后,铜陵市坚决贯彻落实安徽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力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让科技成果更快更好落地生“金”。  相似文献   
53.
GPS(RTK)基准站任意架设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  张东升 《科技资讯》2006,(16):40-41
作为21世纪的一项高新技术,GPS系统因其方便灵活、易于普及推广,在导航、军事、气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GPS系统的组成以及GPS中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基准站任意架设在工程测量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54.
汽车发动机直喷稀燃技术具有高节能,高效率,低排放的优点,已成为现在车用汽油发动机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方向。在与普通的进气道喷射发动机比较的基础上,研究了运用了直喷稀燃技术发动机简单工作原理,并分析了该发动机对尾气的特殊净化技术,介绍了国内外该技术的应用情况,直喷稀燃技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将得到更大发展并将取代现有的进气道式喷射技术。  相似文献   
55.
基于有限元分析装载机前车架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装载机在某些特定工况下前车架容易破坏的问题,建立了装载机整体及前车架有限元分析实体模型,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了装载机的前车架在不同的工况下的载荷特征,并确定前车架最大应力发生的工况及应力集中位置,为改进前车架的结构设计提供了设计依据,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56.
高校体育教学实施探究学习要正确确立探究问题,培养大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实施恰当的教学分组,使探究学习获得成功,从而掌握体育运动的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57.
物理学是高等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中的内容、方法、思想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具有一定的先导性、基础性和无可替代性。本文介绍了作者在物理教育实践中,加强课程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方面所作的探索。  相似文献   
58.
为了合理设计离子电推进器C/C复合材料栅极,并有效掌握栅极的横向刚度变化规律,以10 cm离子电推进系统为应用对象,设计了C/C复合材料栅极的编织结构.利用ABAQUS软件,分别建立加速栅和屏栅的有限元模型,引入周期性边界条件,将非均匀的复合材料栅极均质化,分析了栅极组件特征单元体受载下的应力分布规律,并预测了其宏观等效材料参数.讨论了材料组分性能对整体栅极横向刚度的影响,并与现有钼栅极的力学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C/C栅极取代钼栅极的设计方法是可行的. C/C栅极的横向刚度取决于碳纤维的拉伸模量和基体的弹性模量,可选取更高拉伸模量的碳纤维提高栅极横向刚度.  相似文献   
59.
浅埋煤层采动覆岩导水通道分布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解决浅埋煤层的保水开采难题,采用物理模拟方法,研究了浅埋煤层大采高长壁工作面的采动覆岩导水通道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对于典型浅埋煤层,大采高工作面在初次来压至第一次周期来压期间,覆岩导水通道迅速发育至松散含水层底部,工作面后方约2个周期来压距离后,采空区覆岩垮落带以上的覆岩导水通道被逐渐压实闭合,但开切眼处的导水通道不易闭合;对于次浅埋煤层,主关键层初次来压后,导水通道迅速发育至最大高度,但伴随着主关键层约1~2个周期来压后,基本顶至主关键层之间断裂带内的覆岩导水通道可很快被压实闭合.该成果可对浅埋煤层保水防溃采煤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0.
两种渐扩渐缩通道内层流传热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贴体坐标系计算了等壁温工况下水在线型及波纹型渐扩渐缩通道内周期性充分发展的对流换热特性,两种通道进口高度相同,沿流动方向截面积相等,在相同质量流量、相同压力降和相同泵功率等条件下,比较了两种通道的换热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质量流量与相同泵功率条件下,波纹型通道的换热特性优于线型通道,而在相同压力降情况下波纹型通道不如线型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