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70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61.
本文基于机床颤振的非线性理论模型,以微机数字仿真研究了金属切削过程的动态特性,得出了机床颤振的振幅稳定性、有限振幅不稳定性等一些不同于传统的线性理论的新结论.有实际意义的结论是:颤振振幅和切削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合理调整切削用量能有效地抑制颤振的振幅.特别重要的发现是:抑制颤振并不一定要求以牺牲生产率为代价,有时增加切削负荷反而有利于抑制颤振.  相似文献   
62.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曲线曲面迭代逼近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数学理论知,曲线或曲面上一点的性质完全由该点某一领域的性质决定,结合元胞自动机的理论,设计了一种曲线及曲面的迭代逼近方法,以实测的离散坐标值作为初始构形,对每个点及其邻近的某些点,设计一种最佳逼近方法,通过失代求出不同时刻的构形,来获得最佳逼近曲线或曲面,该法可以一定程度地滤掉测量误差,迭代计算节省内存空间,速度快,迭代计算结果可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63.
金属切削过程颤振的计算机模式识别及在线监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模式识别理论和切削过程的动态特性出发,建立了反映切削过程稳定性的模式向量平面.在此平面上,用模式向量端点的轨迹来刻划切削过程动态稳定性的变化,制定了颤振早期诊断的判据及其颤振的控制策略,并建立了切削过程颤振的在线监控试验系统.  相似文献   
64.
本文从诊断问题求解知识的一种组织形式——证据网络出发,讨论了将领域知识转换成证据网络的各种策略,并由此提出了知识获取的多层证据网络模型。根据该模型我们开发了交互式知识获取系统KAS-CEI,并将该系统用于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AEFDES)知识库的建造。  相似文献   
65.
介绍了一种用于超精加工分析用的宽范围原子力显微镜.其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分辨率可达nm级,测量范围可达140μm×140μm.采用了探头扫描方法和双扫描工作模式,扩大了这种测量方法的工程应用范围.给出了金刚石刀具钝圆半径与精密玻璃光栅和超精密抛光陶瓷的轮廓形貌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66.
本文研究了切削过程中,螺旋状切屑绕其轴线高速旋转时的不稳定性问题,并根据动力学的原理对切屑的折断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车削中碳钢时有实用价值的新的断屑方法。文中还推导了切屑折断长度的预测公式,指出了如何调整切削参数以促使切屑折断成具有一定长度的螺线圈。  相似文献   
67.
本文从理论上提出了一种方法来解释用高频共振法进行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时得到的包络信号及其频谱图。该方法的新意在于考虑了径向载荷沿轴承周向分布不匀的影响。把该分析方法用于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能使高频共振法更加完善和有效。  相似文献   
68.
利用具有不同槽形参数和几何设计特点的四种新型可转位硬质合金刀片(CNMG120408-QM,CNMG120408,DNMG150608-15,SNMG120408-V1)进行了45号钢和奥氏体不锈钢ICrl8Ni9Ti的切屑处理对比研究。考察了难加工材料力学性能对切屑厚度、切屑卷曲和切屑折断的影响.分析了加工ICr18Ni9Ti时能实现有效切屑处理的适宜的刀具几何参数和断屑槽型。  相似文献   
69.
设计了一组用“V”字形刀具横切工件的切削试验,以验证排屑速度干涉对切削力的影响.试验中,利用刀具上各点切削速度与工件半径的比例关系及刀具上切削部分前后两点对应工件半径差恒定的特点,通过改变工件半径来改变刀具上切削部分前后两点排屑速度差与刀具切削部分中点排屑速度的比(排屑速度的相对差),从而获得较大的相对排屑速度大小改变量.试验结果表明,排屑速度干涉对切削力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随排屑速度大小的相对差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70.
用W-M模型模拟了分形表面并用所设计的分形算法对其进行分形分析,分析结果与理论值相符,最后,用该分形算法对STM检测的超精密表面微观形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