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3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本文运用热力学方法在理论上研究了甲烷、水蒸气、二氧化碳和氧气转化制甲醇合成气(氢碳比R=2)反应的特性。计算了体系中存在的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研究了不同含量二氧化碳、氧、水蒸气对CH4转化率、反应的平衡组成以及对合成气氢碳比(R)的影响.通过热力学计算,发现适合于制甲醇合成气反应原料的最佳含量(甲烷为1mol):氧为0.3mol;二氧化碳为0.1mol;水蒸气为0.7~1.1mol。最佳操作条件是:latm,反应温度≥750℃。  相似文献   
12.
介孔复合体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合成出Eosin Y/有序二氧化硅复合体,研究了复合体的光致发光性质。实验发现:随着Eosin Y加入量的增多,光致发光谱峰强度增强。初步探讨了荧光强度增强的机制,认为介孔材料对于Eosin Y分子的锚定作用减少了Eosin Y分子的荧光自促灭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为开发室温NO气敏传感器,采用SnCl2溶液法合成了MWCNTs/SnO2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进行了XRD,Raman,SEM,TEM,TG - DSC及XPS表征.结果表明:在MWCNTs/SnO2复合材料中,尺寸为5 nm左右的SnO2颗粒均匀地负载在MWCNTs表面,MWCNTs与SnO2的质量之比基本恒为3∶...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WO3的气敏性能,采用水热合成法,以钨酸钠(Na2WO4·2H2O)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原料,合成多壁碳纳米管与三氧化钨(MWCNTs-WO3)复合材料。通过调节溶液的pH,对合成复合材料的形貌、尺寸进行控制合成,并在常温下对NO的气敏性能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所得样品均为六方相WO3和MWCNTs,复合材料的尺寸随着pH(pH=2~5)的增大而增加,形貌也由棒状转化为立方体状。当pH=3时,WO3与MWCNTs相互结合形成网状复合材料,对NO表现出良好的气敏性能,室温条件下对体积分数为9.7×10-5的NO灵敏度可达16.8%,具有响应时间快,选择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合成了Cu,Zn,Ni改性的钙钛矿复合氧化物系列催化剂.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750℃焙烧的此类催化剂在掺杂范围内均具有钙钛矿基本结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Cu,Zn,Ni掺入后没改变钙钛矿型的晶体结构,只是随着Cu掺杂量的增加,571cm-1附近的谱带整体趋势是向波数方向移动.在实验条件下,对NO的活性测试结果表明,La0.9Ce0.1Fe0.8-xCo0.2YxO3(Y=Cu,Zn,Ni)系列催化剂在600~800℃范围内,掺杂Cu的复合氧化物具有较高的催化分解活性,其转化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反应温度为750℃时,几乎100%转化.H2-TPR结果证明,其催化分解活性高的原因是Cu的掺入使晶格氧活动性增强.  相似文献   
16.
椭圆曲线上的乘法运算速度是提高椭圆曲线加密(ECC)性能的一个关键;分析了宽度w的非相邻表示型(NAF)算法和多项式乘法算法,提出了一个基于NAFw的二进制域乘法算法;算法减少了运算中的异或运算次数和预计算个数,缩短了运算时间且节省了存储空间;经建模仿真,结果表明本算法运算效率较comb多项式乘法平均快14.7%左右,预计算只需要计算2w-1-1个,从存储预计算个数和时间消耗综合考虑w=4也是较优的窗口宽度选择。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热力学方法在理论上研究了甲烷、水蒸气、二氧化碳和氧气转化制甲醇合成气(氢碳比R=2)反应的特性。计算了体系中存在的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研究了不同含量二氧化碳、氧、水蒸气对CH4转化率、反应的平衡组成以及对合成气氢碳比(R)的影响。通过热力学计算,发现适合于制甲醇合成气反应原料的最佳含量(甲烷为1mol);氧为0.3mol;二氧化碳为0.1mol;水蒸气为0.7 ̄1.1mol最佳操作  相似文献   
18.
CH4-CO2反应的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反应级数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i/α-Al2O3和工业HSD-2型催化剂对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进行了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反应中CO的速率方程为:Rco=κPCH4Pco2(CO2的分太范围:12.5-30kPa;温度范围:1123-1173K)和Rco=κPCH4(CO2的分压范围:30-45kPa;温度范围:1123-1173K),同时测定了不同温度下反应的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19.
采用连续脉冲微反应技术研究了Ni/Al2O3催化剂甲烷二氧化碳转化制合成气的反应机理。指出甲烷二氧化碳反应首先是甲烷逐步脱氢至碳并生成吸附态氢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从催化剂表面解吸;然后二氧化碳消炭生成吸附态的CO(ad),CO(ad)从催化剂表面解吸成为气态CO,其中未及时消除的碳失活并覆盖在催化剂表面上。结果表明CH4CH3+H是反应的控速步骤。  相似文献   
20.
合成气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固定床高压流动反应装置,从商品用甲醇合成催化剂(CuO/ZnO/A12O3),及HZSM-5分子筛作为甲醇脱水催化剂进行机械混合制各了二甲醚合成催化剂,优选出比例为1:4(HZSM-5:CuO/ZnO/A12O3).对1:4催化剂在压力5.0MPa,空速为1000h^-1,H2/CO=2.2,温度250℃下连续使用120h,催化剂性能基本稳定,CO转化率可达到90%以上,二甲醚收率65%左右.以程序升温还原(TPR)、X射线衍射(XR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