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74篇 |
免费 | 210篇 |
国内免费 | 496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382篇 |
丛书文集 | 516篇 |
教育与普及 | 378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39篇 |
现状及发展 | 58篇 |
综合类 | 122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2篇 |
2023年 | 213篇 |
2022年 | 243篇 |
2021年 | 284篇 |
2020年 | 228篇 |
2019年 | 255篇 |
2018年 | 261篇 |
2017年 | 135篇 |
2016年 | 177篇 |
2015年 | 288篇 |
2014年 | 713篇 |
2013年 | 508篇 |
2012年 | 583篇 |
2011年 | 722篇 |
2010年 | 729篇 |
2009年 | 744篇 |
2008年 | 838篇 |
2007年 | 766篇 |
2006年 | 613篇 |
2005年 | 551篇 |
2004年 | 478篇 |
2003年 | 411篇 |
2002年 | 412篇 |
2001年 | 387篇 |
2000年 | 351篇 |
1999年 | 298篇 |
1998年 | 232篇 |
1997年 | 206篇 |
1996年 | 207篇 |
1995年 | 203篇 |
1994年 | 179篇 |
1993年 | 147篇 |
1992年 | 165篇 |
1991年 | 140篇 |
1990年 | 120篇 |
1989年 | 138篇 |
1988年 | 101篇 |
1987年 | 76篇 |
1986年 | 64篇 |
1985年 | 69篇 |
1984年 | 64篇 |
1983年 | 57篇 |
1982年 | 43篇 |
1981年 | 50篇 |
1980年 | 37篇 |
1979年 | 21篇 |
1978年 | 15篇 |
1965年 | 15篇 |
1963年 | 11篇 |
1962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91.
基于连续细节层次的地形动态生成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地形实时生成技术,采用连续细节层次快速绘制技术,按照地形的局部起伏程度和用户视点信息动态确定绘制时的地形网格。算法采用基于视角的误差度量方法,将静态误差在屏幕上的投影转换为该误差相对于视点的夹角。采用自顶向下搜索层次四叉树的方法以获得恒定的帧频,并利用相邻帧之间的连续性和三角形扇形结构提高地形的实时绘制速度,实验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基于视角的误差度量方法和层次四叉树结构可以有效减少时绘制时 相似文献
192.
针对低渗油气田开发中存在的应力敏感性损害,选取天然储层岩心,开展不同渗透率储层应力敏感性试验对比研究,建立渗透率与有效应力之间的数学关系。对应力敏感性损害机制进行分析。基于平面径向流渗流理论,计算应力敏感性损害对低渗油田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有效应力增加,中、高渗储层属于"缓慢下降"型应力敏感性损害模式,储层损害程度较弱;低渗、超低渗储层则属于"先快后慢"型应力敏感性损害模式,储层损害程度较强;储层孔喉结构特征及其尺寸分布是储层应力敏感性损害的主要控制因素;在油井井壁附近存在"渗透率漏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井产能。 相似文献
193.
拉曼光谱和近红外光谱在小麦粉品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拉曼光谱分析技术结合最小二乘法,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以及现有的小麦粉光谱数据,对小麦粉进行采集光谱信息,选择最优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分别建立了水分、灰分、面筋的定量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实验分析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的模型比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建立的模型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94.
16ka以来青海湖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结合有机碳、氮和粒度资料,对16 ka以来青海湖沉积物有机δ13C的波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16 ka以来青海湖沉积物有机δ 13C的变化经历了7个阶段,不同的古气候环境因素对不同阶段有机δ13C的影响程度不同.14.3 ka以前、4~2.1 ka期间,青海湖沉积物δ13C主要受控于大气CO2浓度的变化;14.3~10.4 ka期间,大量冰融水入湖造成的湖水硬度的减小是有机δ13C相对偏正的原因,而其间两次明显的偏负同博令(Bolling)和阿勒罗得(Allerod)暖期输入湖泊的G3植物有关;10.4~4 ka和2.1~0 ka期间,温度和降水引起的C4和C3植物生长的相对多少成为有机δ13C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另外,2.1~0 ka期间各项指标的剧烈频繁波动可能同近代人类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95.
基于实用施密特循环理论,在考虑流动阻力损失的基础上,建立太阳能斯特林热机的循环热损失及热效率数学模型.运用碟式太阳能斯特林热机的一个实例,着重分析了太阳能斯特林热机的各种热损失及热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种热损失中,导热损失和穿梭传热损失所占的幅度相对较大,其中导热损失最显著.各种热损失与太阳能斯特林发动机的多种结构参数和设计性能参数密切相关,增加加热管内壁的温度,降低转速值可提高循环热效率.当热腔的温度大于750 K时,太阳能斯特林热机的循环热效率值将在卡诺效率值的65%~80%之间浮动. 相似文献
196.
树轮所记录的公元1842年以来内蒙古东部浑善达克沙地PDSI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浑善达克沙地东部新建立的4条油松和白扦年轮宽度序列, 重建了过去163 a来干旱变化的历史. 结果表明, 该区树轮序列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和较强的公共信号, 且树轮序列之间的变化比较一致, 是很好的区域气候代用资料. 通过对4个树轮宽度标准年表的平均而建立了一个区域年表 (RC), 并用其进行分析与气候重建. 树木的生长主要受2~3与6~7月份的低降雨量和5~7月份高温的限制. 由于PDSI考虑了前期干旱的积累效应, 因此RC与生长季及生长季之前的PDSI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响应函数的分析揭示, RC仅与6, 7月份(5月份也接近95%的置信水平)的PDSI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 5~7月份是浑善达克沙地树木生长的关键时期, 因此我们采用RC重建了过去163 a来5~7月份平均PDSI的变化, 重建方程的方差解释量高达52%, 且方程稳定. 重建的5~7月份的平均PDSI序列与周边城市的平均旱涝指数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 并捕捉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东亚夏季风的明显减弱过程. 值得提出的是, 近40 a是过去163 a来浑善达克沙地比较干旱的时期. 与华北夏季降雨变化周期相同的是重建的5~7月份的平均PDSI序列也具有20 a的显著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197.
为实现对风电安装船升降过程的远程监控,本文以移动终端作为上位机,西门子S7-1200系列PLC作为下位机开发了风电安装船分布式升降监控系统.下位机PLC基于USS协议实现对现场变频器的控制,基于Modbus协议与现场数据采集模块通讯,实时采集现场数据,下位机PLC负责对风电安装船升降过程的实时控制;上位机移动终端负责过程监视和人机交互,操作人员通过上位机移动终端对风电安装船升降过程远程监控.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通过TCP/IP协议进行通讯.系统试运行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操作简单,能够满足风电安装船升降过程远程监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8.
为了解决传统入侵检测系统无法应付高速网络的问题,提出了入侵检测群集的动态自适应负载均衡算法,该算法给每个节点设置了一个数据包接受区间,通过对网络报文的报头信息做哈希(Hash)运算,把数据包映射到某个节点的接受区间内;根据节点的处理能力和负载调节各个节点接受区间的宽度,从而合理分配各个节点上的网络流量,充分利用所有节点的计算资源。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高带宽环境中有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9.
针对地空三分量电磁探测对接收信号高速、同步、大量存储、同时记录线圈姿态信息的需求,提出了带有高精度同步姿态测量的全波形地空电磁探测数字接收系统。设计了针对地空电磁法的模拟信号调理电路,通过两片同步驱动的高速24位AD芯片实现三通道高速采样,由FPGA实现了大量数据的实时传输。设计了同步姿态测量装置,可实时同步存储线圈姿态数据。实测结果表示,该数字采集系统能满足三个通道全速192 k Hz的采样率采集电磁数据、以100 Hz的采样率得到同步的线圈姿态数据,并通过实地野外实验证明了该系统可以完成含姿态测量的地空电磁三分量数据采集工作。 相似文献
200.
人工湿地在渭河(宝鸡段)水质净化中的应用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渭河(宝鸡段)的人工湿地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对策,为污水处理以及中水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对宝鸡市渭河段已建成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中水人工湿地处理模式、类型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总结,找出关键的限制性因子。结果截止2016年年底,宝鸡市已经建成人工湿地15处,湿地总面积达到166.69hm2,每处湿地平均面积为11.11hm2。已建成的人工湿地可以简单地分为3大类型:即水质处理型人工湿地、景观生态型人工湿地以及综合型人工湿地。经过人工湿地处理,COD浓度平均降低了27.92%,NH3-N浓度平均降低了33.92%,水中溶氧量(O_(2aq))浓度提高了37.97%,水质明显得到改善。针对人工湿地在构建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论人工湿地对于污水净化处理,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率高、可操作性强、简单易行以及经济实用等优点,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