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3篇
系统科学   18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研究方法   2篇
综合类   6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对给出了一种简便算法,并把它推广到形如的积分,其中f(x),g(x)满足f(x)=αf(x)+βg(x),g′(x)=γf(x)+λg(x),a、b、c、d、α、β、γ、λ均是实数.  相似文献   
92.
21世纪高校金工实习的走向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旧金工实习体系存在的三大弊端,提出了设置“现代工业技术培训”课程及内容的设想,建议成立现代工业技术培训研究和心,使之符合21世纪科技发展和高校教育体制、培养目标变化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93.
生物炭及其固定化微生物对垃圾堆肥的除臭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环境中越来越多的废弃物变废为宝,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利用廉价生物质废弃物,采用微波热解制备出了具有高吸附性能的生物炭,并采用富集培养方法,从垃圾填埋场中筛选出一株除臭细菌Pl-1, 经16s rDNA鉴定为壤霉菌。在此基础上,采用载体结合法将除臭菌吸附固定在生物炭上,开展了垃圾堆肥生物炭除臭增效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微波热解制备生物炭具有快速、均匀和高效的优点,制备的生物炭不仅可以吸附污染物,而且通过固定除臭细菌Pl-1对垃圾堆肥中恶臭物质NH3和H2S的去除效率可达 81.6%和90.2%,堆肥产品的肥效与生物炭施用量密切相关,具有低剂量刺激高剂量抑制的现象,其中, 堆肥微生物呼吸强度剂量效应关系方程为Y=-0.018X2 0.6655X 5.0723。  相似文献   
94.
针对西部油田井深、温度和压力高的特点,展开深井有杆泵采油技术研究。研究过程中用实际井温度压力数据对温度压力模型进行对比,选择合适的深井温度压力计算方法。杆柱设计过程中考虑深井中常用玻璃钢杆柱的情况,针对深井载荷较大的特点,以整体杆柱质量最轻为第一目标,结合Visual Basic编程手段,提出一套深井有杆泵程序设计方法;并对现场深井进行有杆泵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设计方案与实际生产数据相比,能使载荷明显减小,满足深井生产要求,为深井有杆泵设计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95.
为优化玄武岩纤维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配比,改善其路用性能,采用响应曲面法对玄武岩纤维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利用马歇尔试验、浸水汉堡车辙试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对优化后的玄武岩纤维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分析,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对沥青混合料破坏断面的微观形貌进行试验观测,尝试揭示玄武岩纤维与高模量外掺剂的复合增强机理。研究表明:利用响应曲面法得到玄武岩纤维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最佳配比为0.44%高模量剂、0.45%玄武岩纤维和最佳油石比为4.98%;在最佳配比状态下进行路用性能试验得知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均有较大提升;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到玄武岩纤维在高模量剂作用下能起到较好的加筋及分散应力的作用,且最佳配合比状态下的玄武岩纤维在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中分布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96.
 屈服面的位置和形状直接影响材料塑性应变的确定。考虑滑移是晶体的主要塑性变形机制,介绍了晶体塑性理论的推广--滑移构元模型,研究了应力空间和应变空间的后继屈服面演化。给出了确定应力空间和应变空间屈服面的数值计算方法,提出一种考虑屈服面畸变变形的混合硬化假设,可以描述应力空间和应变空间后继屈服面的移动和畸变变形。通过计算1100-O 铝在纯扭转和拉扭组合加载下(σ1112)空间和(ε1112)的后继屈服面演化,与已有实验结果吻合。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应力空间还是应变空间,后继屈服面“前凸后扁”的变形特征可基于滑移构元的潜在硬化和包氏效应来描述。  相似文献   
97.
Spinel compounds LiNi0.5Mn1.3Ti0.2O4 (LNMTO) and Li4Ti5O12 (LTO) were synthesized by different methods. The particle sizes of LNMTO and LTO are 0.5–2 and 0.5–0.8 μm, respectively. The LNMTO/LTO cell exhibits better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at both a low current rate of 0.2C and a high current rate of 1C. When the specific capacity was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mass of the LNMTO cathode, the LNMTO/LTO cell delivered 137 mA·h·g−1 at 0.2C and 118.2 mA·h·g−1 at 1C, and the corresponding capacity retentions after 30 cycles are 88.5% and 92.4%,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8.
通南高沙土区河道岸坡生态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通南高沙土区河道水土流失及其硬质化治理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从生态修复的角度对河道岸坡采取生态治理的思路.针对硬质化岸坡的生态修复,提出了包括植被岸坡覆盖技术、种植池式垂直绿化驳岸修复技术、景观净污型混凝土组合砌块护岸、活枝捆生态挡土墙垂直驳岸技术、坡面打洞及回填技术等多种方案;针对自然河道岸坡的生态整治,提出了包括植物护岸、木桩植被复合护岸、石笼净水复合护岸、生态袋护岸、植物工程复合护岸等多种方案;并对各种方案的特点、优缺点及其适用类型进行了对比分析,为通南高沙土区河道的生态治理技术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
提出一种改进的多时相SPOT图像配准方法。首先通过分块提取H—L特征点,确保特征点分布均匀:然后对H—L特征点进行匹配,通过RANSAC一致性检验构建配准模型;最后利用图像重采样得到图像配准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不同时相SPOT图像在几何变形、地物改变等情况下的配准,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0.
The multi-stage humidifier semi-dry flue gas cleaning technology, the CRS plasma flue gas cleaning technology and oxidative additive flue gas cleaning technology were investigated for multi-pollutants removal. The semi-dry flue gas cleaning technology using multistage humidifier and additive can improve oxidation and absorption, and it can achieve high multi-pollutants removal efficiency. The CRS discharge can produce many OH radicals that promote NO oxidation. Combining NaOH absorption can achieve high deSO2 and deNOx efficiencies. It is very fit of the reconstruction of primary w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WFGD). In addition, Using NaClO2 as additive in the absorbent of WFGD can obtain very high removal efficiency of SO2 and NO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